河北滦平: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绿色引擎

2013年01月30日 11:26中国广播网

中国园林网1月30日消息:七月流火,在滦平大地上,省级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创建如火如荼,入眼之处山体公园绿树成荫,滨河假日景观波光渺渺。在被问及省委提出“两个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对滦平今后发展的意义以及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的感受时,杨猛书记感触颇深。

“省委提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抓住了发展的关键和要害,是滦平跨越赶超、后来居上的努力方向。滦平最大的优势在生态,生态是滦平的生命线。对滦平而言,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滦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更是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目前,滦平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改善的矛盾日益尖锐。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滦平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窄。同时,滦平地处北京上游,承担着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的重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肩负的国家任务。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这是滦平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杨猛如是说。

杨猛表示:“滦平县毗邻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金山岭长城、百草洼森林公园、转山湖森林公园等又给滦平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正在转型期的滦平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积极规划建设三大重点经济板块,加快构建以休闲旅游服务、农牧产品精深加工、钒钛磷制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3+2”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突出生态、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式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红旗矿业循环经济统筹区建设,积极推进矿业集团整合,加快引进钒钛磷等稀缺金属改进提取技术,进而推进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全面发展钒钛磷制品深加工业,打造县域循环矿产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区,加快培育绿色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确立生态旅游服务业战略支撑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依托独特的旅游、文化和生态资源,构建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做大做强休闲旅游服务业,以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转化一产、提升二产、带动三产。”

在谈及如何做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上,杨猛认为对于滦平而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要转变生态建设观念。生态环境建设是政府的责任。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农村环境整治,都需要大力投入,政府只有以购买产品的方式买生态,才能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搞生态环境建设,要与扶贫攻坚结合抓生态,根据县域资源实际,合理确定生态功能区范围。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式,让生态环境建设为农民尽可能多地提供山林绿化与管护、农村公共卫生保洁、河道管护等绿色就业和生态就业岗位,让农民拿着工资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让生态成为农民丢不起的饭碗。同时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城市市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环卫服务,农民理应同时享受政府环卫服务,所以必须力推城乡环卫设施、城乡环境力量、城乡环卫面貌、城乡环卫体制“四个一体化”。

其次是算好生态加减法。滦平地处首都周边地区,必须立足生态涵养,发展生态经济,突出生态、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式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矿业经济加减法上下大功夫,整合矿产资源,强制淘汰落后的工艺和产能,加快发展钒钛磷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矿山披绿,加快矿区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恢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同时,农业发展也要做好加减法,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实施好“两减两增”,即减少传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减少散养户和养殖小区数量,增大养殖基地的单体规模,集中建设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按照“清洁畜牧业+微生物转化业+有机种植业”的模式,着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园区,降低养殖业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变“包袱”为“财富”。 调整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逐步减少单体养殖数量,实现由“基地县”向“生产加工县”的转变。力争三年内,华都、博亚、三元的肉品转化率要达到60%以上。

再次是要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生态林业建设要以政府买绿的方式,加大政府投入,在农民承包山、坡耕地上实施生态林建设,政府免费提供苗木、整地、栽植、初期管护等全程服务,明确农民在自己承包山上的责、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有就是注重发挥好林果业的生态职能。结合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把林果从农业主导产业中调整出来,让林果业主要发挥生态建设职能,强化政府投入责任,确保生态建设成效。在县城周边和主要干线公路周边建设万亩苗木基地;在深山区和临京乡村,以产权引导农民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林建设;在浅山区和宜果乡村,以收益引导农民对10亩以下坡耕地进行退耕,发展板栗、时令鲜果、优质梨等经济林。让农民远期有林权、近期有效益,让政府长期得生态。同时,结合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村庄补绿。按照67、67、66的顺序,每年无偿向农民发放苗木150万株,以村内主干道两侧、村民庭院和“四旁”为重点,分三年完成全县200个行政村的村庄绿化。并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及病虫害防治,搞好封山育林和禁牧舍饲,强化山林保护。

最后是结合创新社会管理专项行动,下大力整治村庄环境。近年来政府在农村环境卫生上的投入很少,“垃圾围村”问题很突出,不仅农民生活环境很差,也成为生态环境的“短板”。改善生态环境,必须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清理垃圾、杂物、残垣断壁、庭院及养殖小区周边废弃物,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今年滦平由县财政安排资金230万元,为每个乡镇配置1—2台垃圾运输车辆,并根据乡镇实际情况为每个乡镇配备4—10名专兼职清扫保洁人员,工资由县财政列支,为每个行政村安排环境整治运行费用1万元,纳入财政预算。

杨猛表示:“生态和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和创造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对生态环境建设,在认识上要有质的飞跃,在理念上要有大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未来三年实现生态经济成为主导、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宜居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化日益繁荣的目标,6—8年内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到2020年,在滦平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文明观念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富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荐阅读:

去年河南省7611.4万元改善生态环境

陕西黄陵县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湖北:启动26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总投资253亿元

黑龙江逊克县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