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6日消息:繁枝叶茂,果木飘香,清爽宜人……虽值冬季,但九台市波泥河镇苗圃依旧满目翠绿。
近年来,波泥河镇抓住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建设对高质量、大批量苗木需求激增的机遇,建设生产示范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促进规模化经营,倾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大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发展,农户种植苗木花卉势头强劲,苗木花卉产业园区不断发展,不仅提升了波泥河镇苗木花卉产业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水平,而且重朔了波泥河苗木花卉新品牌,进一步打造了波泥河镇“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产业新优势,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与营销集散地。
目前,全镇苗木花卉种植已达3200公顷,全镇从事苗木花卉种植的有6500多户、占全镇农户数85%,从事苗木花卉营销经济人有1500人。预计今年全镇苗木花卉销售近亿元,人均收入可达2800元。使传统产业变成波泥河人的摇钱树,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苗木花卉种植在波泥河镇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从初始时农户自家房前屋后小打小闹,到后期利用大地扩大规模,特别市场经济以后,镇里将苗木花卉种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全镇各家各户利用大地、山地大面积进行规模化的发展。
产业发展初期,镇区周边村社农户种植苗木花卉,收入明显、让建乡的农户羡慕。同样的土地种植苗木花卉比守着几亩农田更赚钱,让一部分不甘寂寞的农户动起心来。他们纷纷找亲寻友讨技术,贪黑起早寻信息,把心思用在发展苗木上。
村民王书仁是全村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也是全村第一种植苗木尝到甜头的农户。他在2003年承包了本村近20公顷的荒山,开始大展拳脚,在全镇第一个利用山地大面积栽植彩叶乔木近20万株。2010年圃地已产生明显效益,年产值300万元。在王书仁的带动影响下,农户张凤奇、崔警卫、孔繁印等人开始大面积发展苗圃,圃地一般在3至5公顷左右,苗木在本村形成群体效应。如今,建乡村户户有苗圃,社社有经纪人。
建乡村处于半山区,荒山疏林地是建乡村的“家当”,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概念还有一定差距,对于究竟如何利用荒山资源,建乡村农户经过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彩叶树与针叶树混交,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农户短期可见到效益。几年来,建乡村利用山地发展彩叶树已形成规模化,荒地资源正向着资产转化,全村农户仅山地苗圃面积就有150公顷。
村民崔景库是后步入苗木种植的经纪人,上世纪九十代后期才从事苗木花卉种植。自己出去闯市场跑销路,渐渐融入苗木经营队伍,将自己种植的苗木花卉经营红火起来。本地资源有限,他就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建苗圃近250公顷,并承揽绿化工程,近几年承揽绿化工程款额度在2000至3000万元,并带动了本村一大批从事苗木花卉生产的农户与营销经纪人。现在,崔景库在苗木商圈内小有名气,也让本地人对他刮目相看。建乡村从事苗木花卉种植户与经纪人经常与他联系,与他沟通信息。
如今,建乡村农户通过种植苗木花卉增加了收入,富了起来。谈起发展苗木生产,人人都有话题,家家都有项目,户户苗木有收入。大发展带来大变化,大家羡慕的是谁家搞了多少苗木花卉,谁家的苗子又卖了多少钱,各户都在较着劲比发展、比收入。苗木花卉种植给建乡村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随着各地种植结构的调整,苗木花卉种植面临着挑战。靠传统与自然发展,远远适应不了市场。今年,镇里提出“抓龙头带动、促产业升级、强化政府服务、重塑苗木品牌、打造全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新优势”。切实将传统苗木花卉产业转为优势产业,真正将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抓龙头园区带动、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当地龙头园区典型带动、示范作用,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使用上创新。利用大棚发展营养钵绿化苗木,利用无网布栽植工程绿化苗,使工程绿化用苗栽植不受季节限制,这种新方法将成为今后绿化用苗发展方向,部分苗农已在积极学习与尝试。
“咱把这营养钵用上了以后,苗木的种植培育再也不用受季节影响,而且成活率比以往高,实用!”波泥河镇孔家旭日苗圃负责人王刚介绍道。
在强化服务上,镇政府请省市专家给园区业主、苗农讲座授课,为苗木走势把脉。镇里成立苗木协会、组建苗木合作社,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并组织镇村干部、典型户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开阔视野,创建信息平台,促使产业升级。目前,全镇苗木花卉产业各类组织已有150多家,形成产业集团效应,全镇苗木花卉种植形成8个系列产业园区。
全镇苗木花卉从自然发展到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使用,各类苗木园区的形成,提升了全镇苗木花卉发展水平。苗木花卉种植产业逐渐在全镇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
如今,波泥河镇苗木产品远销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全国大中城市,苗木产业基本实现由单一零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由单一林业用苗向园林用苗、工程用苗、林业用苗并举转变,由单一低档苗木向高、中、低档苗木兼备转变“三个转变”,正在向着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推荐阅读: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