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花木城:助力生态文明梦

2013年12月31日 09:32安徽日报

中国园林网12月31日消息:“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东风,中国中部花木城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共进,进一步在做大做强自身同时,鼎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12月28日,在标志中部花木城转型升级发展的林权与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启动仪式上,年轻而稳健的花木城新“掌门人”、安徽花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邬明洋的发展规划,再次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自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中国中部花木城已入驻来自半个中国的500余户商家。花木城市场交易额从2009年的5.6亿元攀升至2012年的11亿元。因为中部花木城,肥西县已成功跻身全国三大苗木基地行列,并让中国苗木市场形成了“东有萧山、西有温江、中有肥西”三足鼎立的市场局面。 

  科学决策 ——落子肥西,放眼全国

花卉满田野,苗木遍山岗,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如今,肥西越发美丽。中国中部花木城,就坐落在这个如诗般的美丽肥西。在这里,中部花木城可以放眼全国——成为装扮美丽合肥、美丽安徽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声名鹊起的中国中部花木城为何落子肥西?

作为国家林业建设重点区域的安徽,位于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跨长江、淮河以及新安江三大流域,多种生态类型在此交集延展。随着美丽安徽建设步伐加速,安徽提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并将其列为《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纲要》中近期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作为正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建设森林城市,成就美丽合肥,已成为新时期合肥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中部花木城的进驻和发展,便成了推动合肥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一根撬杠,意义特殊而重要。

作为全国百强县肥西,乃中国著名“花木之乡”,拥有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型花卉苗木专业市场。这里苗木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地不断壮大,为未来市场的永续经营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充足产能。

尤其是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安徽征程中,美丽合肥和美丽肥西如何发力?当然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而这其中,包括花木交易在内的生态建设,举足轻重。

在上述背景中,决策者勇担时代发展重任,决定落子肥西,建设中国中部花木城。2008年,香港宝石集团和肥西县签订合同,成立“安徽花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中国中部花木城项目。

至此,在肥西、合肥乃至全省和全国的生态建设大潮中,便又有了一张耀眼名片。 

  系统建设 ——政企携手,科学实施

2013年12月28日,我省首个、全国领先的林权与碳汇交易平台及苗木花卉电子交易平台,在中国中部花木城正式启动。该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部花木城及肥西花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也标志着合肥乃至全省与全国的花木产业发展及生态建设将迎来新的契机。

“无论是作为花木生态文化产业,还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木城的建设发展必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来推动和发展。”邬明洋说,林权与碳汇交易平台建设,只是花木城科学建设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中国中部花木城落子肥西后,从立项到巨资投入,从规划到具体建设,在各方关注与支持下,便迎来了“合肥速度”般的建设与发展。

在规划布局上,按照美丽安徽建设要求及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与整体规划思路,花木城所在的肥西县将其视为县城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将包括花木城在内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建设与现代新农村建设、农家乐市场相结合,做到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森林肥西、生态肥西,推动合肥森林城市乃至美丽安徽建设。在这个整体思路中,安徽花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企业主体,从各项基础设施到科学管理制度,让花木城稳步快速的展开了系统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现代产业平台建设上,打造立足安徽、辐射中部和影响全国的现代化产业交易平台。在2013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上,率先举行中国中部花木城网络信息交易平台开通仪式。 2013年12月28日,中部花木城与新华社开展合作,携手共建面向全国的林权与碳汇交易平台。

在品牌建设上,始终高水平推动和借力中国(合肥)苗交会。几年来,按照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苗农得实惠的会展和交易运行机制,在各主承办单位的精诚合作与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11届的苗交会,现已成为安徽举办时间最早、次数最多、面积最大、企业参与面最广的林业会展品牌,也成为中东部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盛会。

随着花木城二期成功建设,项目的业态将得到多元发展和极大提升——可以将单一的花木城项目建成花木现场交易、花木期货交易、全国花木信息集散、信用服务与结算、休闲交流的综合性产业交易项目。

如今,中国中部花木城的金字招牌开始响彻全国。 

  初战告捷 ——买卖全国,支农惠农

“作为花木产业的经营者,自中部花木城开业,我们就一直关注这个平台,在四年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中部花木城经历了开始时的冷淡,到逐步兴旺,直到今天经营空间供不应求,市场供销两旺的局面,成了中国花木经营平台的榜样与标杆。”2013年12月28日,来自全国一流花木企业的负责人对花木城近几年发展业绩发出了由衷赞叹。

如今,走进中部花木城,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中部花木城从立项到建设到招商,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家花木企业入驻经营,每天都有近千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运送苗木花卉的车辆进出,并有上千家企业排队等候。

为推动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安徽花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采取“放水养鱼”来培育市场,市场的交易额从2009年的5.6亿元攀升至2012年的11亿元,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局面。

目前,中部花木城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二期工程。二期建设面积为25万平方米,至少投资8亿元建设苗木花卉产业永久市场和配套设施。建成后,中部花木城将成为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主题,以文化旅游、会展物流为主体,容纳3000多家行业商户,并带动周边农、林产业升级,辐射扩大业态种植基地面积约30万亩,带动产业创收1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产业物流基地。

企业的发展,最终要回馈社会,否则企业便难以持续。花木城的建成,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当地农民原来种植的苗木不知道上哪能卖个好价钱,自从有了中部花木城后,原来一棵卖20元的香樟树苗现在卖到了100元。原来农民打工的收入一天不过20元,现在到花木城打工,一天收入超过200元。目前,花木城不仅带动肥西6万多农户从事苗木花卉种植,还拉动了农家乐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当地的农民从中获益匪浅。

功到自然成。如今,一个按照国家级产业平台打造的花木城已闪亮呈现,中部花木城已经建成中国中部最大规模的花木城,成了合肥乃至安徽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有萧山,西有温江,中有肥西”苗木花卉三足鼎立的交易平台。 

  璀璨未来 ——生态高地,美丽中国

花木城的未来是什么?大而言之,通过花木产业大发展,打造生态高地,提升生态文明,推动美丽肥西、美丽合肥、美丽安徽和美丽中国建设。小而言之,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实现支农惠农,促进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这是中国中部花木城始终坚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按照花木城上述发展逻辑,如今在肥西,“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场景随处可见: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的董世洲是一位典型的现代农民,他家的老宅子早已翻新成一幢颇有气势的徽派四合院,院外便是他栽植的几十亩花木,长满了碗口粗的香樟、女贞等树种。老董还在一旁的葡萄架下修了石桌石凳,有朋友到访便坐下聊聊天、喝喝茶。

在某种意义上,老董的悠闲幸福生活,以生动而朴素的实例诠释了什么是美丽中国的农民生活图景,也诠释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企业与社会的融合发展的未来价值取向。

规划花木城的未来,掌门人邬明洋说,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离不开企业自身升级转型和融合发展。邬明洋认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亮点,这为花木城投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

新起点亟待新思路。立足美丽肥西、美丽合肥和美丽安徽发展实际需要,结合花木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花木城的管理者们认为,今后的花木城已不应再是单一的苗木花卉经营,应该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主题,以文化旅游、会展、物流及城市综合商业为主体,包括花木服务业(含园林设计、景观工程、科技培育、网络交易、花木中介、物流运输、生活服务等)和上下游行业在内,适应花木产业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思路决定出路。在新的起点上,借助林权与碳汇交易平台及电子花卉交易平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未来的中部花木城,不仅仅是一个经营花卉苗木的专业市场,更是一个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的产城综合体。该综合体或平台的建设,将使中部花木城建成为安徽林权与碳汇交易中心,并辐射中部影响全国,这不仅能促进中国中部花木城自身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对更好地保护林权交易相关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森林碳汇,进一步大力支农惠农,促进合肥“大湖名城”森林城市建设及我省乃至美丽中国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美红)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中部花木城的建设和发展,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侧影。如今,憧憬未来,借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一座现代化具有国际水平的花木产业旗舰,集产业平台、电子商务、会议展销、物流集散、购物休闲、旅游度假、居住功能等于一体的超大型花木产城综合体,必将成为推动建设美丽肥西、美丽合肥乃至美丽安徽和美丽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一进程中,企业时刻将自身发展行为融入时代需要,与政府和百姓一道共筑生态文明幸福梦。

推荐阅读:

王志轩:告别雾霾需生态文明制度保障

国际生态论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树立科学思维

关注生态文明 市政协不遗余力助推美丽宁波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之城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