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檀梨在植物界被公认为是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种,树高不超过10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研工作者日前在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天然大乔木檀梨群落。这一发现,无疑扩延了人类对檀梨树种的认知。
经野外调查测定,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大乔木檀梨中,有11株平均树高达14米,最高达21米,平均胸径28厘米,最大胸径43厘米,平均树龄56年。
檀梨属檀香科檀梨属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中南及西南中高山地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也有分布。
檀梨是我国潜在的木本食用油树种,八大公山的群众就有世代食用檀梨油的习惯。经过对八大公山不同檀梨母树种子的含油量测定,其含油率为52%-65%,尤其珍贵的是,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2%,比茶油高出很多,是潜在的高档保健木本食用油资源。
目前,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8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公斤,更低于发达国家的20公斤-30公斤。国内食用油年消耗量为1040万吨,但油料产量年平均600万吨,消费缺口从“八五”时期的28%提高到如今的50%,而且我国食用油90%以上来源于草本油料作物。
檀梨结果产量高,根据对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内檀梨结果量的调查,10年生天然檀梨2013年单株结果量已超过20公斤;檀梨盛果期长,根据野外调查,60年生的檀梨仍然具有大量结果的能力。因此,单从我国木本食用油发展来说,檀梨就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
另外,檀梨还具有许多其他优点,比如木材纤维细胞长,质地优良且具有芳香气味,被人们作为贵重的木雕和家具用材;檀梨果肉及果仁亦可用于制皂和入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等症,茎皮入药也可治疗跌打摔伤等。
但檀梨目前处在濒危状态。尽管檀梨在我国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都有自然分布,但均零星分布在海拔1200米-2700米的原生和次生阔叶林中,檀梨树种本身及其利用价值还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也没有被人类保护和培育的记录。相反,随着人类对山区森林和林地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自然檀梨资源已失去或正在逐步失去其生长林地与环境。
目前国内外对檀梨树种研究都很少。国外仅见印度有关野生檀梨的调查报道,2010年亚洲农业史杂志发表的《印度可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一文中描述了印度古人有用檀梨果仁做蜡烛及利用檀梨木材做雕刻的历史,并提到檀梨在印度被列为印度北部经济林树种。在我国,仅有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陈春泉等对同属种华檀梨做了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针对檀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鉴于以上情况,对珍稀濒危树种檀梨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优良种质快繁、食用油定向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已显得刻不容缓。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