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3日消息:上周五,全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现场会在珠海市召开,对社区体育公园下一步的建设进行了部署。会议提出,各地要学习珠海经验并加以推广,推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在全省全面展开,在珠海经验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也同期公布。
这是对珠海社区体育公园两年建设的一次“大阅兵”。在会前,来自全省各地各市规划建设部门的多名代表,现场考察了香洲的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珠海主城区香洲区负责人也在会场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副省长许瑞生对珠海香洲的经验表示肯定,认为珠海在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中主动作为利民惠民,将技术与行政措施紧密结合,注重人性化和细节,综合社会效益非常好,管理维护做到家,“为全省树立了非常好的样板”。
现场
“香洲经验值得学习”
会前一天,考察团现场考察了香洲区的华发健身广场、大镜山社区体育公园和碧涛社区体育公园。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管理的高标准和高利用率,让代表们感触颇深。
碧涛社区体育公园是考察的最后一站,这个去年建成的镇街级社区体育公园占地1.1万平方米,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文体休闲广场、儿童乐园、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下午,前来公园锻炼的社区居民很多,人气很旺。“利用率太高了”,现场不时有代表感叹。现场更吸引大家眼球的,是五人足球场上的一场精彩比赛。香洲区“社区体育公园杯”足球总决赛即将开始,两支队伍赛前先来了一场热身赛。
这正是香洲社区公园的社会效益所在。据了解,香洲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活动相结合,积极发动各类体育团体在社区体育公园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和科学健身指导。
标准化的场地标识,也吸引了代表们驻足观看。代表们给出了正面评价,认为标识简洁清晰,对市民可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也体现出香洲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不少代表表示,香洲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建设标准高,管理规范化,花小钱办大事,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经验值得学习“。
探路
“标准化”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提供指引
根据会议部署,全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将全面展开。会议提出,各地要学习推广珠海经验,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依照规划指引,务求实效。会上,《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布。
珠海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经验,为这一指引提供了参考。在首批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香洲在全省率先摸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流程和指引,并将各项建设指标具体量化,努力打造“香洲标准”。
以标准为指导,香洲打造的都是精品工程。比如在具体规划设计项目时,合理分配场地率与绿地率,兼顾活动与休憩,同时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在设置场地设施方面,结合用地面积依次考虑采用比赛、训练和健身场地标准;在用料、市政设施、公园标识、指引牌、提示牌等方面也明确统一标准。在建设方面,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绿化,不破坏原有风貌。
香洲也尤其注重细节的设计和完善。公园设置座椅、避雨木亭、公厕、办公用房,球场增设隔离网等细节,都凸显出社区体育公园的人性化。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民心工程。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规范后续管理。在规划之初,香洲就将建设和管理统筹考虑,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统一标识、安排专人加强日常秩序管理等方式,引导居民安全、文明、有序地使用文体设施,确保了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香洲新计划
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新名片
对香洲社区体育公园的未来发展,香洲表示,将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凝聚城市共同体”等战略高度,赋予其更多元的文化内涵,实现更高层次的开发利用。
根据相关部署,香洲将进一步提高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水平,按照“健康城市、幸福珠海”的目标,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促进新建公园的设计、规模、质量和功能布局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活动场所。
据了解,香洲还将进一步挖掘社区体育公园的特色,以健身休闲娱乐为核心,密切结合公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民俗、群众艺术等要素,让生态、人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多种元素,在社区体育公园的平台上竞放异彩。同时与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相结合,与城市绿道的“兴趣点”建设相结合,多打造有特色的森林公园,力争形成绿道及社区体育公园环网,让森林进城、森林围城。
在调动社会力量上,香洲专门出台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今后,香洲将进一步探索政府财政投入、企业投资、企业或个人认捐等多种建设模式,并在管理上采用“政府主导、分级监管、企业负责、管办分离”的方式进行,倡导建立“社区自治”的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香洲将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加强精细化管理,全力把香洲社区体育公园打造成为“环境更美丽、生活更美好、社会更文明”的城市新名片。
珠海经验
1.科学规划
132个公园形成“点、线、面”立体网络
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虽然是局部细节,但以小见大,可以体现城市的追求和政府的价值观。
2012年珠海主城区香洲率先创新探索,以“人的尺度”审视城市发展,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为宗旨,以“建设群众身边的文体场所”为目标,连续两年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列入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两年共建成56个社区体育公园。
以规划引领建设,香洲提出将在5年内建成132个社区体育公园,分区、镇街、社区三级,全部建成后将与绿道网、慢行系统连接起来,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低碳立体全民健身网络。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市区两级部门联动,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监督”,各方面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2.倾听民意
变市容“黑点”为城市管理“亮点”
社区体育公园的选址与功能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周边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效益。坚持科学规划与满足群众需求相统一,香洲综合考虑了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出行及人群特点等实际情况,并充分吸收体育、文化、主题公园、公共艺术等元素,画好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蓝图。
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征用土地的前提下,香洲通过升级改造小规模、不规则的城市“边角闲置地块”,建设了一批高品质、集约型的社区体育公园,彻底将城市脏、乱、差的市容“黑点”变为城市管理的“亮点”。
3.便民高效
基本公共服务人人共享
社区体育公园只有综合利用,才能真正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益。2012年香洲区首批24个社区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后,区、镇街、社区纷纷依托公园,结合元旦、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举办了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活动相结合,香洲还积极发动各类体育团体在社区体育公园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和科学健身指导。今年5月,香洲区推出“社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首次以“社区体育公园杯”冠名的社区篮球赛和足球赛,得到社会各界80多支业余运动队的积极响应。目前,依托社区体育公园,全区已发展体育组织70个、健身辅导站122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3人。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