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设“城市风道” 引风吹走灰霾

2013年11月07日 10:16园林在线

中国园林网11月7日消息:深秋,本是万里无云、出去郊游的好季节,但最近一段时间,杭城却中了“霾”伏,整个天空灰蒙蒙的。有人说,真恨不得拿个特大号吹风机把空气中的灰尘全部吹干净。

哎,别笑,其实这想法还不错——杭州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部门最近就在做一项研究,希望在杭州建一个“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的霾等污染物“吹”走。

杭州市规划局说,建设好城市通风廊道,夏天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杭州“三面环山一面城”,如果有股风“穿城而过”,就能给闷在“蒸笼”里的城市有效降降温。

上海浦东250米宽世纪大道做“风走廊”

城市通风廊道其实也不是新鲜事,国内外很多城市已有成功先例。

像武汉,主要在城市内外广泛布绿,其中有六条生态绿色走廊,构成了六条“风道”,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它能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至2℃。

比如上海。上海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天多是西北风,所以在浦东规划建设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这条“风走廊”,可以让风能通透穿过。

还有德国的慕尼黑,每年都有焚风(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人们就规划建设了五条城市通风走廊,让焚风从城市中穿过,并把城市中既有的脏空气带出去,效果非常好。

钱塘江畔一排排高楼阻挡了风进城

从以上几个例子来看,打造城市“通风走廊”,一方面要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另一方面要结合城市规划,譬如调整街道走向、道路走向、建筑物分布等,为风留出一条通道。

杭城“三面环山一面城”,城市的南面、西面、西北面有不少的山岭,北面有半山、超山等,只有东面是平原,钱塘江沿老城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去。

有专家认为,原本夏天清凉的东南风可以长驱直入,经过钱塘江上还能夹带一些凉润的江风,顺江堤、鱼塘、农田和比较低矮的建筑群,一路向老城区和西湖吹去。但随着这些年杭州城市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钱江新城、滨江区和萧山北部新城的建设,大批高层建筑成排成片地矗立在钱塘江两岸,正好阻挡在风向杭州主城区吹去的行经路线上,于是大部分东南风被遮挡住了。

钱塘江上的风吹不进来,市中心的污染物同样也吹不出去,这就容易导致霾长时间停留,夏天热岛效应也更加严重。

杭州很多东西向街道没有贯通

与此同时,城市里也有很多高楼建筑,阻挡着风的形成。

要知道,城市建筑物和路面传送热量的速度要比郊区湿润的沙质土壤快3倍。白天这些建筑物的墙壁和屋顶受到阳光照射,附近区域很快升温。

据统计,杭州目前共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大部分集中在主城区和钱江新城。

除了高楼的密度大,一些不合理的道路规划也是影响风形成的原因。

文二路、潮王路是杭州东西向的主干道,但潮王路东侧,就已经是尽头,因为它被和平会展中心挡住了。

类似情况,在杭州并不是只有一两处。

杭州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因此需要这样的东西向道路,而且最好能贯穿整个城市。否则风到了某一个地方,被建筑物阻挡,就要再向上“翻越”,延缓了散热的速度。

为此,有专家提出,杭州需要更多没有阻拦的东西向街道,顺着城市的风向,以利用自然风降温、交换空气。

杭州通风廊道规划将结合六条生态带进行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课题,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减轻雾霾天气影响,是今年杭州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

尽管目前通风廊道研究才刚开始,还没出成果,但杭州市规划局和环保局都表示,将把上述三个杭州现状结合进研究里,从杭州风向、地理环境、城市规划建设等角度来科学合理地规划杭州的通风廊道。

杭州市环保局在该项研究的招投标标书中说,他们希望了解不同年代的城区建设对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包括扩散轨迹和浓度分布等,同时分析杭州地形譬如城西山体等对城市通风能力的影响。

而杭州市规划局则表示,通风廊道的规划,要像武汉那样,结合生态带进行。杭州规划有六条生态带,分别是:

西北部生态带:南以02省道为界,由绕城公路五常段向北延伸至良渚镇,北以宣杭铁路为界;

西南部生态带:北以02省道为界,沿天目山路向东延伸至西湖东侧,东南方向由钱塘江沿岸往东延伸至钱塘江大桥;

南部生态带:东以03省道和浙赣铁路为界,向北延伸至滨长路,钱塘江沿岸由富春至浦沿街道;

东南部生态带:西以03省道和浙赣铁路为界,北以杭甬高速公路为界;

东部生态带:南以杭甬高速公路为界,西南以复兴大桥钱塘江沿岸为界,北以杭州湾为界;

北部生态带:西以宣杭铁路为界,东南向沿绕城公路和沪杭公路往下沙钱塘江滨江地区延伸,东北向则沿京杭运河和320国道延伸。

推荐阅读:

广东龙岗:一个城区的生态崛起之路

河北:古冶区冬季绿化早入手 确保生态环境“不入冬”

江西吉安:加强生态建养显生态魅力

海口上半年林业总产值24亿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来源:园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