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王中亮:芳香撒满达城

2013年01月17日 13:46四川三农新闻网综合

花农王中亮:芳香撒满达城

花农王中亮:芳香撒满达城

中国园林网1月17日消息:一月卖红梅,三四月卖樱花苗,五六月卖栀子花,七八月卖剑兰,九十月卖秋菊,十一二月卖腊梅——

1月13日清晨6点钟,花农老王和妻子早早起了床。吃过早饭后,背上一背篓腊梅,怀里再尽可能地多抱一些,两人一天的工作便开始了。路上寒风有些刺骨,但他们心里却暖洋洋的,因为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便是他家腊梅卖得最欢的时候。

下了102路公交车,再转乘5路公交车,到达城下车时已经是8点多钟了。不到两个小时,两人背来的腊梅就全卖光了。揣着挣来的600多元钱,老王和妻子乐开了花。

家门口一年轻松赚10多万

老王名叫王中亮,住在通川区东岳乡虹桥社区,今年49岁。可别小看并不算老的老王,他可是当地有名的“花卉大王”,他和妻子一年在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赚上10多万元。

“独爱寒梅浅浅黄,疏疏落落不张扬。”1月14日,记者来到了老王家,阵阵腊梅香扑鼻而来,一朵朵嫩黄的腊梅娇艳欲滴,甚是惹人喜爱。房前屋后的腊梅,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边还没看够,老王又指着远处的花圃说,他的花卉基地虽然不大,但品种却不少,有来自台湾、河南、成都、重庆等地的红叶石楠、美人梅、绿梅、红梅、菊花、桂花、栀子花等几十种花卉。

说到这里,老王和记者聊起了他的养花之路。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老王看到了花卉种植的前景。他揣着2000元钱到成都去买腊梅、棕竹、三角梅等花苗,拿出自家的1亩多地做实验,结果因为土地、气候、技术等原因,买来的棕竹和三角梅全都死了,只有腊梅存活了,但是存活率很低。这个尝试让老王亏了上千元。

面对投资的失败,不甘心的老王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继续尝试,学习种植技术、提高腊梅存活率、引进新花苗……可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连着亏了好几年。看着家里的积蓄越来越少,家里人坐不住了,劝老王另谋出路,却被老王一口拒绝。

为了说服妻子,老王专程将妻子带到了重庆的花卉基地参观考察。这一趟重庆之行,让妻子也看到了花卉市场的前景,主动站到了老王一边。“有了妻子作坚实后盾,我就干得更起劲了,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要赚钱。”

“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为了让自己的花种得更好,老王这个1983年的高中毕业生,一直没有放弃花卉种植的知识学习。老王给记者展示了一叠报纸,那是2001年订的《中国花卉报》,虽然报纸已经缺角发黄,但老王却视为珍宝。此外,《中国花卉盆景》、《花卉商情》等杂志也是老王的心头爱,他每年都会花三五百元订阅花卉种植销售方面的书报。慢慢地,他从一个养花“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知道了哪些品种的腊梅花色泽好、香味纯、有市场。

老王还悄悄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在给花店送花时我就仔细观察他们的插花方式,现在绑腊梅就借鉴了插花中的结构艺术,花绑得好看,卖起来也就更有优势。”

“达城大部分腊梅花都是出自老王家,他的花绑得好看、色泽好、香味纯,而且每扎花比市场价还便宜五六元,大的一扎15至25元,小的一束10至15元,老主顾很多,特别好卖。”在市内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柯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腊梅花的香味,把花放在家里,放在办公室里,整个屋子都是香的,让人心旷神怡,而且能保存差不多20天。他从2003年就开始在老王那里买腊梅,一直到年前,从不间断。为了扩大知名度,聪明的老王还为自己制作了名片,让老顾客帮忙宣传。

打算办农家乐让花卉升值

一月卖红梅,二月田间管理,三四月卖樱花苗,五六月卖栀子花,七八月卖剑兰,九十月卖秋菊,十一二月卖腊梅。老王差不多每个月都有花卉卖。闲时还接些绿化工程,建屋顶花园等。从1亩多地到10多亩地,从亏到赚,现在,老王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如老王所说,累并快乐着。

按理说老王该满足了,但闲不下来的老王又开始琢磨着接下来搞一家农家乐,让自家花卉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近几年来,虹桥社区被市里定为‘川东花木基地’、‘花木之乡’, 我很看好其发展前景。到时候,人们既可以在花海中休闲娱乐,临走时还可以带上一些回家。”  

推荐阅读:

山东:花卉市场遇冷 花农转型谋变局

江苏:花农变身园艺师 富了口袋富脑袋

海口花商和花农“抱团”拼市场

佛山市顺德区:花卉量价降花农改种菜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