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4日消息:“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福建省委领导强调,人民群众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山青、水秀、天蓝,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
农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陈献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信贷工作一定要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护好福建生态这张烫金名片,以绿色信贷为导向,发挥农行的业务优势和网络优势,加快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提供高效、可持续的优质金融服务,为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作出农行应有的贡献。
福建生态省建设,水土保持是关键之一,“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近年来,农行福建省分行主动作为,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推进绿色信贷工作的重点领域,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支持水土流失可持续治理的商业化模式,致力打造金融服务“三农”的升级版。
金融及时雨浇灌银杏生态园
深秋时节,我们来到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水泥村道两旁,两排银杏树如同夹道迎客的礼宾,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林间。登上山头的厦门树王银杏生态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延绵、翠波千顷,四周一大片银杏林换上金黄的衣妆,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呈现出一年中最迷人的色彩,美不胜收。
若不是亲见,难以相信,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10年前竟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域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被称为“难坑”。
改变南坑村的面貌,支持农户种养业,为村民发放开发贷款,农业银行主动服务,不遗余力。
在村支书沈腾香家里,我们一边品着用银杏叶加工的银杏茶,一边听她娓娓道来农行和南坑的故事。
1996年,在长汀创办凌志扶贫协会的乡贤、全国扶贫状元刘维灿夫妇到北京拜访项南时,一直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项南建议,可以种植药用价值很高的银杏树,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增加村民收入。次年春天,南坑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试种了2000多株银杏,长势良好。刘维灿发动厦门社会力量,投入300多万元,在南坑村建起2300多亩的银杏园。村里以山地入股,广泛发动村民种植,全村银杏面积达到4500多亩。
银杏树寿命长,有“活化石”之称,因初期生长较慢,又称公孙树,意为公公种的孙子才能享受果实。虽然通过嫁接,6—7年就开始挂果,但因树还小,土地又太贫瘠,需要持续投入。前些年,由于收成很少,初级加工的低档银杏茶也不值钱,农民投入积极性下降,加上村里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长时间没下肥,果结得越来越小。
怎么办?沈腾香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养鸡养猪,建沼气池,既增加收入,又解决银杏用肥问题。恰好2008年底农行开始推广惠农卡,几年来,村里已有70多户农民通过惠农卡获得340多万贷款。“搞养殖市场风险大,惠农卡随贷随用,实惠又方便,很多农户因此渡过了市场低谷时的难关。”沈腾香说。
村民袁茂盛曾经穷得只有一间草棚,靠农行的2万元贷款养白番鸭起家后,他成了南坑村的致富带头人。如今,他共养殖500多头母猪,猪尿和粪便都被收集到沼气池里,沼液用来灌溉山上的几百棵银杏树。
“2011年底,人民日报记者在我们这采访三天,写出‘十年治荒 山河披绿’一文,引起了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高度关注,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批示,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沈腾香说。
银杏树浑身都是宝,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具有特殊的医药保健功能,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福州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很感兴趣,慕名前来洽谈合作。
“一定要帮助农民保护好这片造福子孙的银杏林。”上月25日,前来调研的农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陈献明表示。他为村干部出主意,建议把家家户户分散的林权由村集体统一办理银杏树抵押贷款。
“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资金是一大关键。”沈腾香说,有了资金,解决了加工技术问题,种下的银杏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村里正谋划发展旅游业,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
持续金融创新助力“滴水穿石”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长汀坚持走开发性治理之路,演绎出一个个“滴水穿石”的生动故事。这里面,也凝聚着农业银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服务。
伐木工人变身造林大户—
刘静美曾是一名伐木工人,年老返乡安居后,做一名护林人是他最大的心愿。2006年,老刘租下河田镇红中村相见岭水土流失山场,并动员在外经商的儿子出资600万元,创办家庭林场,共造林4470亩。2011年,因通电、修路等,抚育、施肥后续资金不足,林场难以为继。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县农行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没想到顺利地获得200万元贷款,还享受政府年贴息3.1%的优惠,解了燃眉之急。
而今,昔日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杉木、松木、毛竹长势喜人,最高的已有8米。“虽然‘钱’景可观,但目前还是幼林,不能砍伐,没有收入。
申请的三年循环贷得每年先还再贷,如果通过民间融资或向担保公司高息拆借,至少要多花四五万元利息。”刘静美说。正在他愁眉不展之际,上月,长汀县成立林业金融服务中心,并与农行签订合作协议,县财政注入3000万元搭建林权抵押贷款担保服务平台,农行将在林业金融服务中心符合担保准入的基础上,予以配备一定比例的贷款额度,解决林农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他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最近,农行人又给我带来好消息,说今后贷款期限可根据林木实际生产周期延长至5到7年,我准备再增加100万贷款。”刘静美高兴地说。
林下经济火了河田鸡大王—“鸡苗拉出去,树苗运进来”,蓝晓红成了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2007年,她在河田镇承包1000亩荒废林场养河田鸡,办起全县最大的河田鸡繁殖场。
在新建不久的别墅,她翻出老照片给我们看—这里原是一片黄土朝天、沟壑纵横的崩岗。
而今,繁殖场年出栏鸡苗70万羽、商品鸡10万只,净收入40多万元。杂草养鸡,鸡粪种树,她的林子越来越大,毛竹、罗汉松郁郁葱葱,1万多株桂花树今年已陆续开花,满是浓郁醉人的花香。
“一个月饲料就要10多万元,这几年惠农卡小额农户贷款帮了我大忙。”蓝晓红告诉我们,河田鸡是“世界四大名鸡”之一,来订鸡苗的客户越来越多,明年要多养1万只种鸡,投入要增加。农行得知后,迅速上门服务,准备支持农村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30万元。
高优农业替代传统农业—今年夏天,濯田镇左拔村蓝莓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大老远前来体验采摘生态蓝莓的乐趣。来投资的厦门客商郑小鹏告诉我们,第一年挂果量比较少,除部分进入超市外,其他向农家乐旅游开放,门票100元,鲜果每公斤200元,共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2011年,郑小鹏来考察,发现濯田镇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蓝莓生长,但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板结。于是,郑小鹏等人先承包租赁了400多亩荒地,从东北调运草炭土改良土壤,从美国引进蓝莓品种,开始种植,并不断扩大规模。
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种植蓝莓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附近的村庄。村民们说:“我们过去一直都是种水稻、烟叶、槟榔芋,收入不高,只能维持个温饱,种蓝莓一亩可收入10多万元,既治理水土流失,又能致富,太好啦!”
“蓝莓营养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但种植蓝莓门槛高,前期一亩要投入约1万元,而且3年后才有收成。农行积极支持,为我们3个股东每人发放30万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并为农户提供惠农卡贷款,带动10多户农民种植,全县种植规模已达2100亩。”郑小鹏说,“今年要建冷藏库,县里已牵线一家企业作担保,准备再向农行贷款三四百万元。我们将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打造万亩蓝莓基地,规模扩大后,再上深加工项目。”
今年9月,农行福建省分行出台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十大举措,提出进一步丰富林权抵押树种,在已开办15类树种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增加各地名优特抵押树种;根据林业生产特点,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最长贷款期限可达15年;调整林权抵押率,经批准成熟林、过熟林及盛产期经济林的抵押率可由原来的50%提高至60%。
“只有产生了经济效益,让群众尝到甜头,才能最终形成生态治理、农民增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多方共赢的局面。”农行龙岩分行行长吴刚说,他们正从三个方面加快落实省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一是将银杏、油茶、板栗、杨梅、蓝莓等特色树种申报林权抵押准入资质;二是将抵押贷款期限与林木生产周期、投资周期匹配,减轻农户还款压力;三是为信用村提供信用、担保、抵押组合贷款,并适当优惠利率。“对长汀群众水土流失治理,将从目前的小额支持到大力支持,支持规模发展、支持家庭农场、支持现代农业。”他说。
推荐阅读: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