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1日消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一系列重要而深入的论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拓展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视界,开启了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深化了十八大精神,丰富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理论,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
提出“两个清醒认识”为建设生态文明指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当成“千秋事业”来做,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去解决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强调“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建设方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
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置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突出位置,既注重末端治理,又强调源头预防,既不欠新账,又要多还旧账。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提出“生态红线理论”,以生态红线作为生态安全线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红线理论”从时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新的诠释,用创新的理念处理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生态红线理论”认为,要从整体谋划国土空间的视角,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强调“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生态红线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底线要求。
对重大现实生态问题进行了战略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主攻方向。从构建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出发,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提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总书记的论述振聋发聩,催人警醒!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引导、规制、激励、服务和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科学论述,对指导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述,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必须坚持下面五个关键环节。
第一,坚持政府规制,将环境法治作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神”。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政府规制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通过制定一定的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环境标准、质量标准等措施,调节规范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并对造成环境污染或环境损害的行为者进行限制、禁止的管理活动,这就是政府规制。其中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主管机构的创建,提高管制机构的独立性来强化政府规制的力度,强化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是政府规制的首要手段。环境法治是法治在环境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和推动立法,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纳入法制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建立立法、司法、执法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法治格局。环境法治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维护环境法律的权威,形成最权威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
第二,坚持将公众参与视作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最可依靠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参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理由。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唤醒公众的环保主体性意识,强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把公众自发的偶然的环境保护行为转变成为自觉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积极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把公众积极、有序、理性地参与环境保护作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赋予公民环境权,提高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第三,坚持将绿色生态科技作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绿色生态科技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渗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将绿色生态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广泛实施生态科技项目,以绿色生态科技来提升“四个一体化”的生态水平,以绿色生态科技来夯实贵州“五张名片”的生态基础,以绿色生态科技来作为“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基本元素,以绿色生态科技打造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技术体系。
第四,坚持把生态修复作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康复所”,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以生态良知与生态正义为导向,强化污染物源头整治,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构建健康安全友好的自然生态格局。在贵州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应着力于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生态建设、城市绿化建设、通道绿化、新农村村寨绿化、山体公园建设、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两江生态屏障保护等重大领域,通过生物净化、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等方式和手段综合施治,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让贵州的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地变得更绿。
第五,坚持把产业生态化当作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中,生态学范式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种领域的渗透和发展,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对产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优化耦合,构造出高效、低耗、低污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贵州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三次产业的发展都要坚持生态化的基本导向,围绕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技术为突破口,加快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步伐,实现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开辟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径。集中力量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技术、旅游、会展、物流、金融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战略产业的高端化、高新化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