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2013年11月13日 10:27国家林业局

中国园林网11月13日消息: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国家队”——国有林场无疑是骨干。全国4855个国有林场,构筑起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占全国的23%和17%。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国家成立了国有林场,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60多年过去,经营面积占国土面积8%的国有林场,已成为我国生态功能最完善、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虽然坐拥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目前国有林场的日子整体上并不好过:贫困林场占比高达72%,2011年职工收入只有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水平的1/3。
  守着“金山”,为何却过着穷日子?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杨超总站长分析,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历史欠账十分严重。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林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禁伐限伐政策。这让很多以“木头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国有林场迎来“当头一棒”。同时,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受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自然条件所限,不少国有林场的非林资产不但没有带来应有的回报,反而成为负担。
  外部发展环境剧变,但国有林场的定位并未随之调整。国家对国有林场的生态需求更加突出,但大多数国有林场却仍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各级政府都没有明确的资金、政策支持,致使国有林场处境非常尴尬:既不能像企业一样自主经营,也不能与其他公益事业单位一样得到公共财政支持。
  内外交困之下,不改革明显没有出路。浙江、江西等省开始先行先试。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国有林场涅槃重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了七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试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改革关键在定位
  政府花钱买生态,多数国有林场转型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生态环境属于公共产品,作为“没有围墙的露天绿色工厂”,改革中大多数国有林场由自收自支的企事业单位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原来国有林场主要靠砍树、靠资源转化维持自身运转,改革后,主要靠财政维持运转。”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局长项旭平说。
  改革中,职工怎么安置?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场长毛小荣跟记者算起了细账。2007年林场改制为财政定额补贴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重新核定编制为36名,市财政每年每人定额补贴4.2万元。包括离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员、精减退职人员在内的156人,一并计提社保经费移交社保中心统一管理。其他核编外职工也在林场生产、管护等岗位得到了妥善安置。
  钱从哪里来?“政府花钱买生态。改革很到位,这跟市里的重视密不可分。”毛小荣说,改革资金的筹措,盘活苗圃等林场资产筹集了一部分,其他都由市财政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营维护等费用也由市财政统筹解决。
  改革前后,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作为国有林场主业的定位没有改变,那历史上形成的非主业如何处理?
  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是江西省建场时间最长、经营山林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随着采伐指标调减,林场先后办起了瓷器厂、房地产等10多家企业,以期以工补林。那些场办企业解决了近800名职工就业。但随着市场行情变化,无一例外,效益一路下滑。林场场长余华平介绍,近些年来,林场数次外出招商,想借外力盘活林场工业资源,但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接手林场的老厂房、老职工。无奈之下,作为权宜之计,林场只好把多数企业租赁承包。
  如何处置这些非林产业资产?“根据上报的改革方案,对非主业资产,省内大多数国有林场都进行剥离处置。”江西省林业厅林木种苗和林场管理局调研员陈根平介绍。
  林场办社会职能如何剥离?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东牯山林场党委书记詹俊勇介绍,林场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事业管理、企业经营和行政管理三项职能,2011年改革后,林场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为理顺管理体制,星子县将林场医院、小学进行了剥离,两个挂钩管理的农业生产队也划归乡镇管理。”星子县副县长陈辉说。
  改革初现成效
  职工待遇明显改善,林场逐步走出困境

  66岁的朱克惠是浙江丽水市莲都林场双老协会会长,当过老师的他,1988年来到林场。2012年林场改革前,他每个月只能拿1600元的退休工资,只有自己当年学校老同事的1/3。“每次碰到老同事,聊起退休生活,我总是找个借口匆匆离去。”
  觉得很不公平的朱克惠,带着双老协会的老同志没少到莲都区林业局局长陈森云的办公室,“督促”推进改革。2012年春节前,朱克惠的退休工资如愿涨到了4100元,高高兴兴过了个好年。为了表示感谢,朱克惠代表双老协会写了封感谢信,送了块匾,上书“尊老惠民  恩重如山”八字。
  退休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在职职工也是满面春风。记者来到白云山生态林场丽阳坑林区生态公益林管护站时,已是傍晚时分。管护站里还有4人在值班。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每天都有上万人来林场休闲锻炼,管护任务不轻。“但心里很甜,现在政策好,收入高。”笑容一直挂在吴清龙的脸上,以前是伐木工的他,现在的日常工作是养路、清洁、防火巡查。“以前我们林场职工待遇低,都不好讨老婆,现在很多职工都开车上班。”管护站站长何建平笑呵呵地说。
  谈起改革的成效,毛小荣列举了两组对比数据:2012年林场职工年收入超过6万元,2007年只有2.1万元;林场的森林蓄积量由2008年的23万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28.6万立方米。“主要因为采伐指标减少,改革后林场自己又主动压减,再加上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率先改革的国有林场,整体上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职工利益得到较好维护,林区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林场逐步走出困境。”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副总站长刘春延说。
  改革政策待完善
  逐步科学放开公益林更新指标,提升国有林场生态效益

  “改革期间,更多考虑的是怎么维护好职工的利益,下一步要花更多精力谋划怎样让林场生态效益最大化。”星子县东牯山林场场长李国平坦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提出,国有林场改革要以加强生态林保护为核心目标。“现在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太死,不利于生态效益最大化。”余华平介绍,由于长期不能砍伐,很多公益林超期服役成为过熟林,生态效益不增反降。“从科学营林的角度来看,这些过熟林应该更新,现在的森林抚育项目开了个口子,但指标明显太少。”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步不久,客观上更多需要限制性管理。”陈根平对现行政策表示了理解,“下一步要逐步科学放开更新指标,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丽水市林业局总工程师丁丽惠介绍,当年为了尽快绿起来,国有林场造了很多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相对较低。随着老百姓对旅游休闲、回归自然等生态需求的提升,“亟须更新优化树种,同时增强美化、彩化效果,这方面投资缺口还很大。”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底子不错,如何守护好?不少国有林场都组建了当地最为精锐的专业扑火队伍。“一般林场,路只通到管护站,一旦更深的山林着火,损失可想而知。”丽水市莲都林场厂长祝先明忧虑地说。
  “我们林场已经10多年没招过大中专毕业生了,技术人员已经出现断档。”枫树山林场副场长方晓东介绍。林场资源科科长陈吉全2006年曾到南京林业大学去招聘,“一听月工资700元,毕业生马上被吓跑。”他们建议国家参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高林业基层技术人员的待遇,吸引人才。(顾仲阳  吴滋槟)

推荐阅读:

云南:保山市善洲林场种下记者树

广西:区直林场活立木电子交易超2亿元

山东:生态林场 专啃造林护绿“硬骨头”

浙江部署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来源: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