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日消息:在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迎宾路街道东风社区康复路旁的种苗场,一片茂密的树林后,有几间不起眼的土坯房。今年10岁的梁越和61岁的爷爷梁新民在不到1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已住了4年。梁越每天要独自走40分钟的路去上学。宽裕的时候,爷爷会每天给她一元钱,这样梁越的午饭会变得“丰盛”一点。“因为可以买一根火腿肠就着馍馍吃”,乐观开朗的梁越告诉记者。业余时间,粱越去苗圃给爷爷帮忙。
小树林里的家
10月21日上午11时,梁越还在乌鲁木齐小地窝堡安置农村子校上课,在东风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小地窝堡村附近的康复路,穿过几条交叉路口步行到达苗圃。穿过苗圃旁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尽头,有几间小土坯房。“梁爷爷这个点还在苗圃工作,我们要等一会。”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房前空地上,堆满了枯木还有劈好的摞得整整齐齐的柴火,还有个用砖和泥巴砌成的小灶。一会儿,一位老人骑着一辆吱吱哑哑的自行车来到了记者面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梁越的爷爷梁新民。梁新民不好意思地一笑:“本来想和你握个手,可刚干完活手上都是土。”
梁爷爷骑的自行车是上世纪80年代比较陈旧的那种,用他的话说,这个“老古董”可是家里唯一的、也是最珍惜的代步工具。
“有热饭吃最幸福”
得知社区工作人员和记者等了半个多小时,梁新民赶紧招呼大家进屋坐。屋里光线很暗,一进门,他就开了灯。屋子不足10平方米,一横一竖两张木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床头。
“孩子很乖,洗衣服收拾自己东西从来不让我操心。”梁越的床单洗得已泛白,依稀可以看到可爱的卡通图案。梁新民说,这是梁越最喜欢的动画人物。除了两张床,屋子里被做饭用的盘、碗、桌子几乎塞满了,站两三个人都略显拥挤。里面一张破旧的四方桌上摆放着切菜用的砧板、菜刀等生活用品。
知道梁越中午要回来吃饭,梁新民顾不得歇一会儿,趁着和记者说话的空隙手上又忙活了起来。“孩子平时中午没办法回来吃饭,都是早上去学校时在书包里放个馍馍。”因为学校没有热饭的设备,加上平时忙着在苗圃干活,梁越的大部分午饭就是一个馍馍加上榨菜。
“交完学费宽裕的时候,我给她十元钱,她能花好久。”梁新民说,每当这时梁越最高兴,因为中午终于不用吃榨菜和馒头了,她可以在馒头里加一个火腿肠。梁新民有一部手机,是花100元买的,屏幕上的字小得他有时候会看不清。他说,手机主要是为了和梁越的老师联系。
14时50分,10岁的梁越背着粉红色新书包回来了。中午吃的炒菜米饭,梁越的心情显得很不错。“中午能吃个热饭最好了。”开朗积极的梁越说。
车祸引发家庭变故
梁新民和孙女梁越7年前从山东来到乌鲁木齐。6年前的春节,梁越的爸爸骑着摩托车出门,与迎面而来的大货车发生了碰撞。梁越的爸爸大脑严重损伤,连轻体力的劳动也没法去做。
在苗圃工作可以免费提供住房,为了节省开支,梁新民辞去了之前的工作,带着老伴和儿子孙女,来到了此处工作。因为儿子的精神状况很不稳定,梁新民特意向苗圃场主申请了隔壁间的一间小屋子,给儿子来住:“这样孙女梁越上学放学在家才能好好学习,人身安全也有个保障。”
梁越的母亲因为丈夫的精神状况和重重的经济压力,在梁越父亲车祸后的一年,将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离开了这个家。从那时起,儿子的药费、孙女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都落在了梁新民的肩上。
梁新民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后还长,让孩子好好上学好好生活是他现在的全部寄托。
爷孙俩:知足才能常乐
在梁越床头的鞋盒里,梁新民拿出一叠“珍宝”,这十余张奖状都是梁越参加各种比赛和考试获得的。“她很懂事,从来不和别人比吃穿,一般在班里考试都是前三名,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梁新民说,这屋子虽小,光线虽暗,但阻挡不了梁越爱看书的劲头。
梁新民每天在苗圃工作都超过十个小时,“一个小时8元,想多赚点就要多干点。”梁越经常是上学前见不到爷爷,只有放学后才能等回来爷爷。每天早出晚归,梁新民每月能拿2000元到3000元工资,但天冷几乎就没活了。平时省着点,夏天挣的钱还要养活一家人一年。
“每天我们就吃些素菜,开销不大。所以我这点工资养家是够的。”梁新民说。“住在这里,虽然小,上学也远,但可以省房租,对我家来说,这可是笔大开销呢。”梁越告诉记者。
考虑到梁越家的条件,虽然户口并不在本地,但东风社区还是为他们做了很多努力,帮品学兼优的梁越联系了爱心团体,让孩子的上学和生活有个保证,逢年过节的社区工作人员也会为他们送上米面,贴补他们的生活。
推荐阅读:
(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