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五大工程扮靓城市

2013年10月18日 10:40中国甘肃网张晓亮 吴莹姗

中国园林网10月18日消息: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敦煌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按照“多渠道投资、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建设”的发展思路,实施五大工程,全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着力打造宜游宜业宜居魅力城市,使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工程一:“增绿添景”

近年来,敦煌市以增加绿地面积为重点,集中力量,建立了一大批城市园林绿化骨干工程,新增城市绿地113万平方米。先后投资1.1亿元,建成了集水利、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党河风情线,新增水域面积4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先后建成了沙州乐园、梨园广场、祥云广场和祥云生态公园等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8%,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7。先后完成了检察院广场、祥云广场、石油广场、梨园广场等绿化改造,实施了敦煌公园、体育公园、沙州乐园等绿地改造工程,恢复绿地2万平方米。同时,通过破硬还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方式,累计使87个庭院、居住小区绿地率达标,占庭院总数的85.3%。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绿地率达到32.7%,绿化覆盖率达到3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1.86平方米。

工程二:“绿色廊道”

按照“绿随路建、一路一景”的思路,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城市东入口、西出口绿化工程,建成了东入口25公里的“绿色廊道”,形成片林800余亩。今年又实施了西出口胡杨林大道建设工程,栽植胡杨17万株。完成了314线“绿色廊道”、风情线两岸景观廊道建设工程,栽植银白杨、刺槐、新疆杨、垂柳等各类树木27万余株;对鸣山南路、阳关西路、党河东路、昆仑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形成了高大乔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的复层植物结构。

工程三:“生态屏障”

  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工程,完成防护林61条76.9公里,绿色通道50条67.2公里;实施了风沙口治理项目,在重点风沙口和荒漠化严重的沿边沿滩确定了防沙治沙基地,完成治沙造林面积4990亩;启动了3个万亩胡杨林基地建设工程。颁发实施了《敦煌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组织专门人员对城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鉴定定级、登记挂牌、设立标志、拍照建档和专人定期检查、养护。目前,全市保护白沙榆、大叶柳、刺槐、椿树等古树名木21株。

工程四:“功能提升”

以提升城市承载功能为目标,投资1亿元实施了自来水厂二次提升及管网改造工程,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显著改善;投资1.5亿元建成了集中供热站并实施了供热管网改造;加快推进“智慧敦煌”建设,建成了8个乡镇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完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监控布线和公共部位视频监控布点。实施了窦家墩村、祁家桥村等4个城中村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品质。今年开工新建了富丽华国际大酒店、华夏国际大酒店等五星级大酒店,改造提升了敦煌宾馆、沙州大酒店等15家宾馆饭店,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工程五:“文化包装”

近年来,敦煌市充分运用敦煌文化元素,对城市建筑、市政设施、主要节点进行包装和点缀,使城市更具魅力和特色。人行道铺设上,精心选择了石窟壁画中隋代、唐代的莲花砖及藻井和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古币图案,铺装了莲花街和古币街。在盘旋路周围主要建筑物上安装了凿空西域、天马故乡、丝路花雨、人杰地灵、华戎都会等反映敦煌历史文化的大型浮雕。在城市街景立面改造上,以汉唐建筑风格为主调,通过对敦煌历史地域文化元素的整理、提炼,使汉唐时期中国古典建筑的风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新的诠释。在城市路灯设置上,按照“一路一景、一路一灯、一路一品”的建设思路,安装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驼铃灯、单臂藻井功能灯、双臂莲花如意宫灯、天女散花灯等。同时,完成了临街建筑物的夜景灯光设置,使古老的敦煌文化元素和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灯光交相辉映,展现出敦煌旅游名城的无穷魅力。

推荐阅读:

甘肃敦煌:投资1.4亿元植树造林

甘肃敦煌:建成首个生态园林自动站

甘肃:敦煌市投1.4亿元植树造林

青海油田绿化工程扮靓戈壁 助敦煌成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

(来源: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