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韩明道:离开山林 我舍不得

2013年10月16日 11:15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0月16日消息:为了展示林业系统的优良传统和当代务林人的精神风貌,近日,安徽省林业厅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韩明道、王健同志作报告。他们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他们热爱林业、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胸怀理想、信念坚定、情系人民的崇高精神。

他们的奉献精神,是一代务林人的奉献精神。为学习韩明道、王健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到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通过4天的跟踪采访,和读者一起走进他们无私奋斗、热血奉献的人生轨迹。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国有瓦山林场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松木郁郁葱葱。瞭望员韩明道在这里已经坚守了14年。

他只有一只右臂,却撑起了6万亩防火责任区。因为他精准的观测预警,14年来他的责任区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火情。在同事眼中,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默默用坚守证明了自己的信念。他被全国总工会授予2013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登2013年8月“中国好人榜”,当选敬业奉献好人。

近日,安徽省林业厅在全省系统开展了学习韩明道的活动。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采访,他只有一句简单的话:“这就是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会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

“愚公”的执著:

“不管护好山林,决不回家过年”

跟着韩明道爬上瓦山林场望火楼瞭望台那道狭长的铁梯,记者看到他工作的地方——二层小楼的光秃秃楼顶平台,这里可将山林尽收眼底,凛冽的山风一刻不停地扑打脸面,四周静得只有风的声音。

韩明道始终笑呵呵地,话却不多。同行的同事悄悄告诉记者,今天老韩说得不错,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接受了不少采访,老韩“已经说了不少话了”。

寡言,实诚,这是韩明道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今年51岁的他,从30年前被招收为国有瓦山林场护林员时,就开始了以山林为家的工作和生活。那时他就已经以“愚公”的执著精神让人们刮目相看了。

那还是1984年。最初,林场领导分配给他的任务,是管护本县原复兴乡山前山后村民组一带面积约4000余亩的山林。不过,任务一公布,同事们就议论纷纷:这样一个年轻人,行吗?

韩明道接到任务后就一句话:“不管护好山林,决不回家过年。”言出必行,上班第一天,韩明道就扛了被单行李搬进护林点,在林子里一住就是三年。

护林防火,巡查违法行为,韩明道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一次,当地一名村干部的亲戚,到山上偷了几根杉木,被韩明道撞见。村干部找到韩明道要求私了,但韩明道坚决将案件上报县林业派出所。有时晚上巡视,偷树贼用石头砸他,韩明道也从不退缩。

“怎么说呢?想做好工作就不能怕困难。”为了防止树木被盗窃,韩明道常常在山里一待就是一夜,这样一宿一宿地守护下去,终于让偷树现象逐渐消失。村民说到韩明道当年护林的事情时都感慨:“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尽责的护林员,他来了之后,就再没人偷树了。”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1988年的一天下午发生的事情。

当时林场宝塔山一带因村民犁田时吸烟引发了火灾,发现火情的韩明道一边向林场报告,一边请村干部组织人手上山救火,自己则赶忙骑自行车向火场冲去。山路崎岖,他一时心急,自行车翻入山沟,当时左臂就剧痛不已,但他顾不得疼痛,爬起来冲向火场。一个多小时后山火终于扑灭,但当韩明道拖着伤痕累累的左臂赶到医院时,医生发现他的左臂已经摔断,而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他的胳膊最终没能保住。没有怨言,也没有失落,休息两个月后,韩明道又重返护林岗位,一切重新开始。

推荐阅读:

孙福海:演绎林业人的执著坚守

吉林:林业探索苗木移植驯化

浙江省林业厅制定台风灾后苗木生产自救技术要点

浙江:农户自救 专家指导 宁波农林业逐步恢复生产 [分页]

“钉子”的坚守:

“看着宁静林海,心里就会无比舒坦”

1999年,林场一位老瞭望员退休,谁担任望火楼瞭望员,成为林场领导面前一道难题。关键时刻,韩明道平静地说:“我去吧。”

就这样,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多余要求,只有一只右臂的老韩,在这年冬天登上了望火楼。即便是14年后的今天,望火楼瞭望台还是可以用“简陋”二字描述,这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两层小楼,屋里除了一张床和几张桌子、一台电视机和一些存储的粮食,再没有多余的物件。小楼内空间狭窄,连楼梯也逼仄到只能一人扶着墙小心上下。对于韩明道来说,最宝贵的是他的高倍望远镜和电话,这两样都是工作的必需品。

一开始,饮水都是难题。山上没有自来水,韩明道的生活用水全靠自己下山去挑,一个简单的挑水动作,对于独臂的韩明道来说,都是万分困难,而要走的山路,几乎全是60度的斜坡。每天他要往返两趟打水,“说起来,最辛苦的就是这事了。”韩明道笑笑。

相比之下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独处深山的孤寂。站在瞭望台举目望去,山林掩映,仿佛看不到边际。每到晚上,屋外一团漆黑,陪伴他的只有呼啸的山风。有时实在忍不住孤独和寂寞,他就只能冲着山林大吼两声。

可这些艰难困苦都没有让他退缩。“无论有多么孤独难耐,只要我看着这片宁静的林海,心里就会无比舒坦。”

2006年,林场在瞭望台上安装了水泵,韩明道终于不用再往返挑水了,今年瞭望台又多了一个热水器,并搭建了一个厨房间,韩明道也终于能洗个舒坦的热水澡、烧点像样的饭菜了。这一切,都让他万分感动:“既然是组织上信任咱,咱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绝技”的原动力:

“不保护好这一片山林,哪有这么好的生态”

14年瞭望员的工作,已经和韩明道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再也不能分开。

这是他一天的生活:上午9时之前,简单吃点早餐,便到瞭望台楼顶四下查看,一直到下午6时半,再吃晚饭,晚上7时到9时之间,他每半个小时都要上楼看一次。一天24小时,几乎一半的时间他都守在瞭望台的楼顶,护卫着这片山林。

而每年的10月1日到来年5月5日,都是瓦山森林防火戒严期。这时候,韩明道就必须24小时坚守在望火楼。尤其每年冬至、春节、清明三个重要时段,更是山林火灾的高发期。他总会抱着被子,坐在望火楼顶上,每隔一小时就起来瞭望巡视一次。

14年,韩明道的每一个除夕夜,都是在瞭望台上度过的。

凭着对环境的熟悉,韩明道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是看得准,在第一时间、一眼就能看出火情位置;二是看得清,即便遭遇云雾弥漫,也能迅速辨别是雾还是烟;三是看得远,他的责任区范围是6万亩森林,但实际上老韩能够将周边涉及3个县、4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的20万亩森林尽收眼底。

谈到这项“绝技”,知情人都说“神了”。2003年2月一个深夜,韩明道和往常一样瞭望,发现远处有火光,根据经验,他准确判断出离此约12里远的大场村民组一户人家草堆着火,老韩立刻向场值班室汇报,森林消防队及时处理,避免了村民财产损失,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14年来,韩明道每年检测到100多起各类森林火情,基本做到预报准确无误,成功避免了几十次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在老韩看来,坚守的根本动力是另外的东西:“不保护好这一片山林,哪有这么好的生态?如果有一天要离开,我真舍不得!”

推荐阅读:

孙福海:演绎林业人的执著坚守

吉林:林业探索苗木移植驯化

浙江省林业厅制定台风灾后苗木生产自救技术要点

浙江:农户自救 专家指导 宁波农林业逐步恢复生产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