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5日消息:时至深秋,寒意日浓。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县,姹紫嫣红的山花虽然早已凋谢,然而游客却纷至沓来。不仅著名景区桃花源人流如织,就连9月28日才开街的龙潭古镇,也熙攘爆棚。踏青嬉水、赏绿鉴古、吸氧洗肺——迢迢长路,已难以阻挡人们对莺燕美景的渴求。气象万千的湿地公园,鬼斧神工的特大溶洞,绵厚悠长的土家寨院,百媚丛生的摆手风情……咂舌生津的天生丽质,已成为酉阳生态保护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
思维转型——让绿色发展成为立县强县的基准色调
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酉阳县,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最多的县,也是基础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为改变长期落后面貌,尽快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近年来,该县和其他周边地区一样,选择了工业强县的路子。要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等条件都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大规模招商建厂,走工业强县道路谈何容易。
有着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说干就干、干就干成优良传统的酉阳人民,迎难而上,闯关夺隘。县发改委负责人说:招商引资对绝大多数干部而言,都是全新课题,我们既不知道到哪里去招,也不清楚如何去招。刚开始招商人员到广东、浙江等地联系企业时,人家还不知道酉阳在哪里,老板根本不露面。为了求得与厂商老板谋面一谈,我们住在三五十元一晚的私人旅店或招待所里,吃的是方便面、馒头夹榨菜,一等就是好几天甚至更长。凭着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碎脚皮;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皮四千”精神,和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等“八个倒逼”工作机制,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50多家企业落户该县。经济总量、地方财政和税收收入,随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
工业的蓬勃发展,给酉阳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本已脆弱的生态体系带来难以承受的工业垃圾之重。县领导觉察到这一问题并深刻认识其危害后,本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及时“刹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关闭了水泥厂、造纸厂、金鑫化工厂等1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把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一批企业“退城入园”,从县城搬迁到工业园。“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得选准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酉阳县委书记陈勇说。“我们虽然把生态环境作为企业存与废的唯一标准,提出了旅游产业化,‘一化促四化’的发展思路,但对其主体功能、实施路径尚不十分明晰。直到2012年12月9日,市委孙政才书记到酉阳调研作出重要指示后,县委一班人才真正豁然开朗。于是,县委于12月29日迅速召开了十三届三次全会,迅速调整思路,把生态保护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酉阳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态立县、强县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感到,酉阳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宽了,舞台更大了。”
路径转型——让比较优势成为集群化发展的钢筋铁骨
比较优势是一个地区在经济和生产发展中所具有的资源与有利条件。酉阳在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总结出了六大比较优势:一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6%,空气中平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高达8万多个。夏天气温不超过30℃,是休闲养生纳凉的好去处。二是独特的自然景观。拥有与县城紧依的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有集雄、险、幽、柔为一体的乌江百里画廊;有春花灿漫、夏绿滴翠、秋枫绯霞、冬雪晶莹的酉水河,以及龚滩、龙潭等千年文化古镇。三是厚重的红色遗产。有赵世炎、赵君陶、刘仁等著名革命先驱故居;南腰界是重庆市唯一省级苏维埃政权革命根据地。四是富集的物产资源。有中药材1200多种;有世界青蒿之都和全国著名“三木”(杜仲、厚朴、黄柏)生产基地;有酉州乌羊、麻旺鸭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和20余种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五是绵厚的文化积淀。有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土家文化发祥地。六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渝怀铁路横贯酉阳直达东南沿海,渝湘高速公路纵贯全境,酉阳处于3小时重庆、4小时长沙的重要节点,40分钟可达黔江武陵山机场。
推荐阅读:
河北:邯郸打造太行山区生态绿廊 [分页]
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优势,关键是要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为此,该县制定出了新的路线图。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道口经济理论”原则,沿高速公路道口和渝怀铁路货运站场,建设工业园和物流园,构建工业点轴发展格局;立足本地人力资源和丰富的风能、水能、中药材等资源优势,构造轻纺工业、生态医药、材料产业、绿色能源以及其它传统产业“4+1”产业体系;突出旅游战略支柱产业的龙头引领地位,以旅游产业化的提档升级,促进工业、农业、信息和城镇化的转型升级;致力农产品变商品,大力推进特色效益农业,把烤烟、苦荞、青蒿、油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利用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集聚的人气,青花椒、麻旺鸭、酉阳乌羊、花田贡米等著名品牌效应,建设武陵山名特产品展销中心,搭建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平台,构筑立体式网状市场流通体系。按照“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突出特色、集群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推进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形成“县城—中心镇—特色乡村”三级城镇体系,让“非去不可”的酉阳,成为让游客流连忘返、吸附能力极强的“青翠酉阳”。
产业转型——让差异化成为生态保护发展的制胜法宝
差异化发展是区域竞争的法宝,是制止资源浪费,防止恶性竞争,促进合作共赢的有效方法。要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酉阳在厘清产业发展得失中深刻认识到,资源优势是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但不能局限于资源优势。随着自身条件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丰厚的资源优势未必形成特色经济,而缺乏资源优势未必不能形成特色经济。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该县创新思维推进差异化发展——
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业是大众化产业,很多区县都在打“旅游牌”。酉阳围绕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红色元素、民俗文化和桃源文化等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突出发展休闲纳凉养生游、特色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并创建了16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形成了很强的差别竞争。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60.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6亿元。
工业体系差异化。以推进生态工业向园区集聚为方向,以资源型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加速推进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等能源开发和龙头山、青华盖等风电场建设;启动实施页岩气产业化开发,积极探索矿渣、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扶持壮大华武制药、酉水河酒业、和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从而形成轻工纺织、生物医药、材料产业、绿色能源特色产业集群。
现代农业差异化。目前酉阳已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120万亩,其中优质粮油基地50万亩、青花椒基地15万亩、苦荞基地8万亩、中药材基地19万亩,油茶基地7.4万亩、蔬菜基地20万亩,基本实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突出打造以酉东片区为重点的青花椒产业基地,以酉西片区为重点的优质烟叶基地,以酉中南片区为重点的青蒿产业基地和山羊基地。
小城镇建设差异化。以主要交通干线、景区和园区为依托,以特色旅游为主轴,以民俗文化为亮点,建设一批个性鲜明、各领风骚的民俗风情小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着力打造李溪、南腰界、宜居乡等红色经典集镇,采取各种宣传手段,让黑水镇大泉村“桃花谷”、酉水河镇河湾村“土家山寨”、毛坝乡毛坝村“群贤居”、石泉乡“古苗寨”,以及“佛教圣地”龙头山、“千年古刹”永和寺等20多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产业支持的特色村落绽放异彩,为“酉阳旅游全境化”打下坚实基础。
战略转型——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稳固摇篮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把酉阳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挑战在于,渝东南渝东北的17个区县,都将打生态牌做山水文章,无疑会增加我们‘领先渝东南、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难度。机遇在于,主体功能定位更准确,目标任务更明了、路径方式更直接。我们不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心无旁骛、甩开膀子大干,集中精力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难题。”陈勇说。他信心十足地畅谈了酉阳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已经开始实施的生态保护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面启动“中国酉阳桃源国家生态公园”工程,规划建设全域性休闲、度假、养生、湿地、产业、宜居等六大主题公园;创建酉阳国家级度假区,打造“凉都酉阳·避暑天堂”品牌,提速建设五大旅游产业带。即以酉阳县城为中心的县城—丁市镇—龚滩镇、县城—毛坝乡—兴隆镇、县城—黑水镇—苍岭镇、县城—南木乡—南腰界乡、县城—龙潭—酉水河镇旅游带。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功能分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完善龙江重工业园、板溪轻工业园、小坝全民创业园、麻旺渝东南现代化物流园等“一区四园”配套设施,督促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园区的生态承载力和吸引力。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旅游产业化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青花椒、油茶、青蒿、烤烟、山羊和肉牛六大支柱产业,做特做优苦荞、油菜、高山蔬菜、水果、茶叶,山羊、麻旺鸭等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以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为着力点,争创绿色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着力建设生态人居。坚持城市景区化发展理念,把老县城作为酉阳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核心组成来建设,促进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完全融合,实现旅游互动。加快龙潭新城区建设,积极整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小型河流治理、危旧房改造等政策,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特色效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的城镇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在2017年前完成3.7万生活在高山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生态移民搬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和河流两岸的绿化经济林带建设,完成桃源小流域、渝东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龙潭水库库区水土保持工程,建立乌江、甘龙河、酉水河、龙潭河等水源涵养保护区,发展青花椒、茶树、果树等经济树种,加速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民间文化品质。深入挖掘桃源文化、古镇文化等民俗和历史文化内涵,以桃花源国际旅游休闲文化节、端午龙舟赛、赶年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促进桃源文化、田园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与生态文化交融。充分发挥酉阳桃花源、巴尔盖国家森林公园、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酉阳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土家摆手舞、阿蓬江傩戏、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和传承价值,使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中分享酉阳人文精神,酉阳民众又从发展生态文化经济中增收致富,从而增强保护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推荐阅读: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