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正影响林业生物灾害发生规律

2013年10月14日 11:39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0月14日消息:高温干旱、雨雪冰冻、暖春、倒春寒……近年越来越频繁的灾害性天气对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发展有何关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与昆虫的关系是否有影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该如何应对?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主持的“气候变化对林业生物灾害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项目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其研究成果于近日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这一研究项目被纳入2008年度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它科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影响,建立了林业生物灾害预测模型,研发了灾害预测与信息发布软件工具,对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别作出中长期趋势预测,并研制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等级指标,建立了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发生发展中短期和中长期气象气候预测预报指标体系。

课题组还对我国“十一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估,结论为: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245亿元;造成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年均损失为856亿元。

课题组认为,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正呈现适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期提前、世代数增加、发生周期缩短和危害程度加大等规律。对此,课题组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策略。在微观方面,制订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指导各地开展防治;在宏观方面,从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和科研支撑等不同角度提出策略建议;同时,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区和重点生态区位,分别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对策。

参与这一项目研究的科研生产单位还有:国家气象中心、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黑龙江、河南、陕西、西藏、重庆、四川、安徽等地森防站以及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和塞罕坝机械化林场等。

推荐阅读:

青岛南北方临界植物多 独特气候成就多样性

大兴安岭: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建设

湿地气候变化项目通过验收 揭湿地退化原因

气候反常 乌鲁木齐蚜虫泛滥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