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7日消息:近年来,龙陵县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抓住全市以实施绿化荒山行动为契机,调成产业结构,念好“山”字经,做活“特”字文,以实施绿化荒山行动为中心,把绿化荒山行动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以核桃、石斛、油茶、草果为主的特色林产业建设上,用“七步棋”走活了特色林产业这盘棋,延伸了产业链条和实现了农民增收。
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核桃43.6万亩、石斛173.5万平方米、油茶20.8万亩、草果5万亩,实现核桃、油茶、石斛、草果四项特色产业的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面积分别为1.66亩、0.79亩、10.4平方米和0.19亩。林业总产值超过2.76亿元,拉动民间资本4亿多元。
第一步是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促发展。按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林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抓”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县、乡从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分别成立特色林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同时结合实际,根据特色林产业不同类型,推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个产业一套方案、一个产业一套扶持政策、一个产业一套技术规程、一个产业一套考核办法”的“十二个一”新管理机制,创建“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挂、时时有人督查”的“四有”新发展格局。目前,县、乡、村(社区)已成立各种特色领导机构610个,制定意见、方案、计划610个。
第二步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素质促发展。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产业网络培训体系。一是组织党员干部、产业骨干、致富带头人等到上海、浙江、腾冲等省内外开展特色产业实地观摩交流80余次、观摩人员达达2500多人次。二是邀请了21名来自上海中药学院、云南林科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专家、学者到龙陵开展特色产业培训会190余期、63000多人次受训。四是乡镇之间、村委会之间、农户之间经常开展学习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结合“四群”教育的开展,抽到特色产业专技人员、产业骨干、新农村指导员470余人,深入到山头地块开展“零距离”产业培训。现发放《石斛栽培技术》、《核桃种植管理技术》等涉林产业资料10万多份(册)。
第三步是强化经营管理,搭建平台促发展。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健全完善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的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对有条件的林产业和产品实行统一种植管理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林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六个统一”管理,搭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社(协会)+科研机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一条龙”经营服务平台。合作组织按照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大户带动领办型、特色牵动型、供销社领办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型的“五型模式”,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目前,全县已成立以核桃、石斛、油茶、草果为主的特色林产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51个。如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科研机构+公司+基地+农户”新发展模式,实现石斛产值1.2亿元,带动石斛种植户6000余户,拉动民间资本近2亿元,创建石斛有限(独资)公司6家、专业合作社5个,总注册资金达3500多万元,创立了“打虎坡”、“古箐宝”、“回春草”3个品牌,开发石斛枫斗、石斛粉胶囊、石斛酒等6个系列数十种产品,同出新制定出台了《石斛种植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石斛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等8项质量制度。
第四步是强化样板建设,抓好示范促发展。为调动林农参与特色林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好“点亮灯一盏,照亮一大片”作用,达到让林农“看有样子、学有路子”的目的,该县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方法积极打造特色林产业示范样板。目前,全县已建立核桃、石斛、油茶等特色林产业示范面积31700亩、30万平方米。针对目前林农发展石斛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规模扩大迅速,现全县已建立规模在4000平方米以上的石斛种示范植基地50多个。县委、县政府计划到2016年全县石斛集约化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73万平方米发展至1000万平米,计划新建10县级石斛种植示范园区、30个乡镇级石斛种植示范园。在示范点管理上,实行县级领导挂乡负责制、技术员包点负责制。在技术规范上,确保做到补植补造、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骨干培训“四个到位”。通过层层举办示范样板、建立示范联合基地和制定种植技术标准,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强化技术措施落实,全面推进特色林产业健康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县石斛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2010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被中国乡村经济网等评为“全国首批有机栽培示范企业”、“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联盟会员单位”等。同时龙陵县先后被定为以紫皮石斛(齿瓣石斛)为主的“云药之乡”和“中国紫皮石斛之乡”,成为云南乃至全国发展石斛特色产业的典范。
第五步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促发展。县委、县政府把特色林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特别是在强化政策引导上狠下功夫。根据林农需求和产业目标任务,以市场为导向,每年对《核桃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油茶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石斛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等扶持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使《意见》更能调动林农发展特色林产业的积极性。具体主要措施是:一是对当年新种植草果连片面积在1亩以上、每亩种植达75棚(3株/棚)农户,经验收合格后按60元/亩给予补助。二是对当年集约化新植石斛净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种植45株以上。同时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技术培训、产品质量检测以及信息服务;对每个县级示范园给予补助资金10万元、每个乡镇级示范点给予补助资金1万元,资金重点用于水、电、路、管护房建设及生态种植技术示范试验;引导和支持县内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开展石斛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市场、开展GAP认证等工作。对依法成功申报紫皮石斛深加工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每证补助资金10万元。三是新植泡核桃按50元/亩给予种苗、化肥、薄膜等实物补助,新植美国山核桃按200元/亩给予种苗、化肥、薄膜等实物补助。四是新植油茶按150元/亩给予种苗实物补助;对核桃管护样板林按30元/亩给予补助,油茶管护样板林按80元/亩给予补助,专项用于后续抚育管理“四个到位”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中耕施肥、树干涂白、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及技术培训等;是核桃后续管理技术骨干培训按50元/人给予补助,专项用于培训教辅资料购置及工作经费;对按要求新建的核桃无烟烤房每座给予补助10000元(市级、县级各补助5000元);核桃专业合作社组建核桃后续抚育管理专业技术服务队并按要求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的每社给予10000元的扶持,重点用于专业技术服务队员的劳务补助、技术培训等相关支出。五是对新植草果、石斛、核桃、油茶按5元/亩给予配套工作经费。
第六步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促发展。由于林农对科学的生产经营技术和操作技能掌握较少,致使全县核桃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存在重栽轻管现象。为此,全县结合“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的实施立足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特色产业培育项目,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幅提高林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如在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先后参与组织实施《药用石斛繁育与栽培技术成果转化示范(2008年国家林业局)》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龙陵县申报的《紫皮石斛网膜架床横木种植方法》、《一种石斛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分别荣获国家专利,龙陵现研究制定的《紫皮石斛(齿瓣石斛)药材质量标准》被纳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又如,在解决核桃“挂果慢、投产期长、效益低”的难题上。县林业局联合市林业局联合试验推广《核桃中幼林早实丰产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实施核桃中幼林早实丰产技术可比传统栽培法提前约3年的时间进入收益期,6年生的核桃树结果株率达70%左右、9年生的结果株率到95%左右,3年每亩可累计增加收入约450元。
第七步是强化合力效应,整合资金促发展。针对林产业项目资金“散、小、弱”的特点,全县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争取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促进特色林产业发展。一是按照“以规划定产业、以产业定项目、以项目筹资金”的要求,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产业进行规划,编写《项目建议书》,建立特色林产业项目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到目前仅石斛产业一项就就向上争取各类贴息项目资金2.8亿。二是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整合林业、扶贫、农业、科技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变“遍地撒胡椒面”为集中资金合力重点推动特色林业发展。现已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3.8亿元。三是依托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向金融机构协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490多万元。
推荐阅读:
(来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