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生态系统中附生植物
中国园林网9月5日消息: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的潜在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附生植物生活在林冠中,它们既不植根于土壤也不侵入宿主的维管系统,机体所需的全部水分和养分都来源于空气或降水中,因而可能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非维管附生植物,它们都为变水植物,其缺乏根系和外层蜡质表皮,对周围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可能比维管附生植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然而,由于采样困难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以往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中,这一敏感的植物类群常被人们忽略。近期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在过去40年内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了0.3℃,而云南热带地区的空气湿度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根据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预测,到本世纪50年代,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的年均温度将提升2.2℃,而年降雨量则会降低129mm。在这样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敏感的非维管附生植物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学研究组的助理研究员宋亮在刘文耀研究员的指导下,采用异地移植比照法,将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几种常见的非维管附生植物从高海拔样地分别移植到中、低海拔样地上,同时对所移植物种进行原位比对移植,之后对不同生境样地上所有移植样本的生长及生活力等指标进行了2年多的跟踪观测,并结合中国西南地区2009-2010年期间的严重干旱事件,对哀牢山山地森林非维管附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微小气候变化导致了本区山地森林中大多数被移植附生植物生长率的降低和健康状况的恶化。在西南地区严重的干旱事件中,附生苔藓波叶金枝藓(Trismegistia undulate Broth. Et Yas.)和小叶鞭苔(Bazzania ovistipula(Steph.)Mizut.)大量枯萎,年生长率分别为﹣5.9%和﹣5.4%。在极端气候背景下,相对于陆生树木,非维管附生植物显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本研究验证了前期一些气候变化模型研究的预测,为附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提供了实验证据。考虑到附生植物在维持整个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不利影响有可能被低估。
相关研究结果以“Response of non-vascular epiphytes to simulated climate change in a montane moi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southwest China”为题在国际生物保护学重要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2,152:127-135)上发表,该研究得到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推荐阅读:
(来源: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