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0日消息: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是林业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广西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恶化与贫困交织的发展难题是该区生态建设和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扶贫工作,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建设。
加大林业生态扶贫力度意义重大
加大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力度是新一轮扶贫开发赋予的重要内容。林业生态扶贫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全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林业和生态”目标: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要求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要求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加大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力度是维系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广西岩溶地区土地面积1.25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7个县(区)、779个乡镇(林场);石漠化面积35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贵州、云南省),集中分布在珠江上中游的红水河、南盘江、左江、右江流域。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生态工程措施,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遏制石漠化的进一步恶化和扩展,对维系珠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和港澳特区的生态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加大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力度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广西岩溶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总人口1200多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4,占全区贫困人口的90%以上。通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加大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扶贫力度,在植被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降香黄檀、柚木、任豆等珍贵树种,以及核桃、板栗、竹子、山葡萄、金银花等经济林,大力发展林草、林药、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打造石山特色林业产业,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繁荣,是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西林业生态扶贫工作初显成效
一直以来,全区林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维护贫困地区生态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区林业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国家林业局九万山地区定点扶贫广西8县扶贫开发工作,自治区林业厅对口帮扶隆林各族自治县,自治区林业厅对凌云县、田东县的林业生态扶贫试点工作,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广西35县林业生态扶贫开发工作等。
据统计,2008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厅共派出扶贫工作队员35人次,举办扶贫培训班24期,培训农民2000多人,安排区内29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央和自治区本级林业资金共计49.7亿元。通过这些努力,不仅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而且极大促进了贫困地区林业事业的发展,并全面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到2011年底,29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5%,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4.5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大力发展速丰松、速丰杉、速丰竹、速丰珍贵树种、速丰乡土树种和油茶、核桃、八角、肉桂等名特优经济林树种,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种植油茶面积高达70多万亩,人均拥有1.5亩油茶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发展速丰林面积高达34万亩,木材加工产值3亿多元。
在长期的生态扶贫工作中,特别是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据2011年广西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6年净减19%,在西南8省区中减幅最大。通过多方努力争取,该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由35个增加到65个,许多石山区农村呈现出“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景观。广西还总结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六字”方针,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管”(加强石山林木管护),“沼”(建设沼气池),“用”(石山森林资源加工利用),“补”(对石山灌木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筛选了吊丝竹、任豆、香椿、苏木、山葡萄、木豆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树种,探索出了“竹子+任豆”、“任豆+金银花”等10多种治理模式,树立了一批治理示范点。如忻城县“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的特色农业生态治理模式;田东县祥周镇民安村敢桑屯的“造、封、管、圈、沼”的综合治理模式;马山县的“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等。
下一步林业生态扶贫的工作思路
加快推进广西林业生态扶贫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理念,坚持“党委政府主导、部门社会参与、资金多元投入”的思路,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以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石山地区作为主战场,以开展林业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劳务扶贫为工作重点,以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等为主要抓手,加快生态恢复重建,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实现“政府得绿、部门得绩、农民得利”,为全区新一轮扶贫开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大力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维护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继续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完善管护合同,改进资金兑付方式,加快兑付速度,提高林农的护林积极性,保护好贫困地区公益林。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大现有保护区建设投入,同时在一些生态重要区域划建保护小区,加强水源林的保护,维护贫困地区的生态安全,夯实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有关生态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方面政策,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加强村屯绿化,增加森林植被,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兑现生态工程国家补助政策,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直接经济收入,促进脱贫致富。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扶贫。充分发挥广西自然条件优越,林木生长速度快,林产品生产成本低、比较效益高的优势,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速丰桉、速丰松、速丰杉、速丰竹、速丰珍贵树种、速丰乡土树种和油茶、核桃、八角、肉桂等名特优经济林树种。同时,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加快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林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绿色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空间环境,推进林下经济“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重点发展林果、林草、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菜、林蜂、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构建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带,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林农牧复合经营,提高林地综合产出率,走 “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发展新路子。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生态能源,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能源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全托管服务”模式,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推广,巩固户用沼气池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太阳能应用推广工作,抓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工作,减少贫困地区薪柴消耗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保护森林植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是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推广生态扶贫治理模式。加强与各级科研机构协作,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特别是岩溶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技术、农村能源建设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区,筛选、总结、推广一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治理技术新模式。大力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充实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改善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备与设施,为全面开展林业生态扶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