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万世之基

2012年09月17日 09:27中国绿色时报谢朝柱

中国园林网9月17日消息:在绿色经济时代,用什么样的林业观去认识森林和开发森林,决定了林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历史证明:森林的兴废与国家的盛衰紧密相连,林业兴、国家盛、人民富。发展林业不仅是国家一个专业部门、一个地区的主业,而是全社会共同为之的伟业;不是一时一年的短期战术,而是造福人类千秋万代的国家战略。

林业是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之基础

绿色发展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近200多年,世界经济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灰色发展之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至今200多年,人们建工厂,挖矿山,伐森林,不惜代价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把世界经济发展推到了尽头。生态危机如同第三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无数灾难。正如鲁迅早有预见:“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里约环发大会,各国首脑重新审视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之后,绿色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模式。绿色发展的本质是把生态环境资源化,把自然资源资本化,大力发展自然资本,把自然资本列入国民经济预算体系,突出自然资本在经济增长上的价值,投资要从人造资本转到自然资本上来,这是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相互作用的历史必然。

森林是自然资本的基础,是哺育人类之母。不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和明天,人类一天也不能离开森林。人类在起源阶段,以森林为家,以果为食,以树叶为衣,日夜相依为命。经过若干年的进化,人类从森林走出来,仍以采伐木材为生计,创造财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森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农耕社会,为人类的生活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在工业社会,森林为社会发展提供材料和能源。至今,全世界有16亿人依靠森林为主要生活资源,20亿人依靠森林提供能源。在生态文明社会,森林将全方位为人类提供服务,除继续满足物质需要外,主要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精神产品,使森林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本的主力,依托自然资本的功能,造就了自然资本的推动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战略产业,林业产业因而具有无与伦比的绿色发展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的普遍性、森林产品生产的可循环性、森林品种的多样性、森林产品投入产出的低碳性、森林产品价值的珍贵性。

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模式代替传统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林业产业的五大特征,集中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森林是绿色发展的稀缺战略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多林少的大国,最缺的资源是森林。发展森林是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

林业是实现强国富民造福人类之所需

林业是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一身的大产业,是绿色最大的经济体。其功能之好、产品之多、增速之快,是任何一个产业无法比拟的。森林是天然的绿色大工厂,产品之多令人震撼。2011年中国第三届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森林产品博览会展出的林产品达170万种之多,包罗万象,书写了林产品的传奇。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能源库,是位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也是唯一可再生的能源。由麻黄树生产的生物柴油,已由我国民航客机试航成功,开启了森林能源的新篇章。我国是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开发森林能源对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人多地少,民以食为天,保证粮油需要是第一位的民生工程。发展木本粮油大有作为。山区面积占69%,人口占全国的56%,在山区发展木本粮油潜力巨大。森林还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碳储库。中国森林总储碳87.34亿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银行。山是聚宝盆,树是摇钱树,年复一年地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2011年我国林业总产值为3.06万亿,是2001年的7.5倍。我国林业产业取得第1个1万亿的产值,历时57年。第2个1万亿用了4年,第3个1万亿,只用了1年。一年增长一万亿,展示了林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潜力无限。

森林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库,记载了自然进化的历史,闪耀着文化的光辉。森林生物之谜,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奥秘。建筑学的结构造型,树叶发电的机理,都可以从树木机理中找到答卷。森林之美,彰显着艺术的魅力。以树言志,以树抒情,成为文人的重笔浓墨。高大挺拔的白杨,傲雪凌霜的红梅,坚贞不屈的青松,刚柔相济的翠竹,能倾情激发斗志,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诞生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将营造更多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使森林成为人类精神享受的乐园。

我国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把发展林业作为富民强国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2009年,党中央做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把27亿亩集体林地和价值数万亿林木价值的所有权落实到户,这是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使4亿农民直接受益。“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是“百年大计,千年伟业”的富民之举,激发了数亿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林业观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理论根脉之所在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指南。认识高度决定发展高度。理论决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林业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林业发展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的集中展现,深刻回答了中国林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断指明前进方向,成为引领中国林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传统林业观,从本质上讲,就是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林业观。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无限度地砍伐森林,造成人类发展最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生存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林业观,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观,主张林业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全面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这种新思想、新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引起了全世界学者和政要的高度关注,重新审视对林业发展的认识和定位。1991年9月,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聚集法国,以“巴黎宣言”的形式向世界呼吁:“重建地球植被。”1992年在世界各国元首聚集的世界环发大会上,把森林作为主题,“以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的共识,提出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近几年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急剧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成为世界发展的当务之急。碳交易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斗争的焦点。碳政治、碳经济推动林业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新审视对森林的定位,全面反思林业发展的政策,重新树立林学的新概念。

面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林业发展的挑战,中国以敏锐的战略视野,审视我国林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重新为林业定位,明确林业在全局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发展指明方向。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是涉及我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把生态文明的理论、原则、目标深刻融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将产生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巨大力量。

国家重新明确地为林业定位: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两个战略”、“四个地位”的确立,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和新论断的集中体现,凸显了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林业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两个战略”、“四个地位”的确立,为林业发展提出了新方向和新目标,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成为林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加速,新的产业群正在崛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变化表现在由主要保障木材林产品供给向生态保障而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多元化发展;由主要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向森林固碳,除尘减少PM25颗粒物、生态疗养新领域延伸;由着眼经济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高层次推进。森林能源业、木本粮油业、森林碳汇业、林下经济业、竹产业、生态文化业、林业金融业亦在悄然兴起。从砍树到看树,从卖木材到卖生态,从种树到文化,从一元到多元,从低端到高端,不仅是形式的变化,而是观念的变化,不仅是数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化。中国的林业观,由旧而新,由浅而深,由表及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推动中国林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开创中国林业发展的新天地。

推荐阅读:

张建龙:确保林业大局和谐稳定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

安徽郎溪:林业产业实现新突破

贵州省厅出台意见支持安顺林业

上半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1.4万亿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