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打造现代化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2012年09月12日 10:27安徽日报

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在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的发展理念下,芜湖城市框架舒展,绿色美景满目,半城山水清亮,人居环境宜人,向着现代化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

“云开见树色,江静听潮声”,清雅的诗句娓娓吟诵着江城芜湖独特的风姿。今天的芜湖,不仅拥有山水秀丽的先天之姿,更有精心孕育的后天气质。在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的发展理念下,芜湖城市框架舒展,绿色美景满目,半城山水清亮,人居环境宜人,向着现代化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生态建设擦亮碧水蓝天在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中,芜湖成为环保重点城市中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城市,所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分别削减了35.9%、36.1%和32.3%。

无独有偶,今年7月份,芜湖市四个自动空气自动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显示芜湖空气优良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创历年最佳。

“蓝天工程”并非一天创出的。在芜湖,建设生态文明早已不是“纸上谈兵”。早在2005年11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生态芜湖”建设全面启动。芜湖、繁昌两县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2007年,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

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芜湖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评价,编制完成了《芜湖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开展了《芜湖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合一”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市政府每年与各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时,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一票否决”。

长久的努力使芜湖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新鲜了。十年间,从招商引资环评置先到结构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从保护饮用水源的环保专项行动到关停小矿山全面治“黑烟”,这些市民身边的可喜变化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截至“十一五”末,芜湖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12323吨,这一数字比“十一五”初下降3%以上;减排二氧化硫20315吨,比“十一五”初下降约1%。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5%以上;青弋江水质明显好转,由Ⅳ类水质上升到Ⅲ类水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20.9%。还绿于民创建园林城市今年2月,芜湖成功跻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2011年国家园林城市。而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加快了“优美芜湖”的建设步伐。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实践过程中,芜湖并没有对固有经验照搬照套,而是结合本地自然、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创造性推进大绿化建设步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之路。

芜湖确立了显山露水的绿化建设理念,辟地造园,还绿于民,让越来越多的“青山绿水”代替了“钢筋水泥”。位于市中心的赭山,前几年被破旧的棚户、违章搭建所包围,市政府不惜重金,全部搬迁拆除,曾经被遮掩的赭山山景焕发出更加美丽的容颜。地处城区上风口的神山,拥有不可多得的城市森林资源,曾经不堪的山脚宕口被芜湖人化腐朽为神奇,经过园林工人的辛勤培育,如同城市新生的“绿肺”,已成为全市大型氧源绿地,在芜湖大绿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芜湖的自然禀赋。随着区划调整,市域面积不断增加,芜湖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注重城市水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将市域范围内的大小湖泊保留下来,形成自然湿地。近年来,芜湖重点启动了保兴垾生态公园、滨江公园、“两江两湖”规划、大阳垾湿地公园、芦花塘湿地公园、板城垾水系整治、扁担河两岸景观带等一批水环境整治项目,通过水环境治理彰显芜湖天赋。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园林是芜湖在创园中的又一大特色。芜湖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大量运用乡土树种和中等规格的苗木,这样不仅苗木成活率高,而且适应性好。将修剪下来的树枝粉碎后,用于种植土改良,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增加了土壤通透性。立体绿化是市中心地带最廉价的绿化形式,因为不需要土地,在地面绿化趋于饱和的今天,立体绿化是倡导低碳的必然选择。芜湖通过大力倡导立体绿化,在桥梁上悬挂绿化种植箱,对桥墩实施垂直绿化,对有条件的建筑物实施屋顶绿化。拆墙透绿、扩地增率、见缝插绿,是芜湖在短时间内改变城市绿化风貌的有力举措。

3年多里,芜湖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42.5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目前,芜湖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绿地率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平方米,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5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新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均达100%。

2011年9月中旬,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考查组来芜细致考查后,认为芜湖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功能高效、特色鲜明,并给予“有见地、有魄力、有感情”的高度评价。

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对芜湖而言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年芜湖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未来芜湖正在谋划的一批园林重点项目,将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绿化品格,古老江城又将迎来一个绿色发展的春天。以城带乡 建设美好乡村伴随着城市变绿、变亮、变美的步伐,在县乡,一批生态建设亮点涌现出来。芜湖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县创建示范基地,繁昌县春江植博园低碳经济示范基地、南陵县丫山林场低产林改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被列入省低碳 (生态)经济示范基地项目进行建设。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建成3个国家级、6个省级和6个市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和42个市级生态示范村,67个省级生态示范户,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以城带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将优美芜湖的内涵挖掘更深。2010年,芜湖弋江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以治理垃圾污染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逐步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2011年,芜湖全市有13个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今年芜湖确定58个村庄整治点,对村容村貌、垃圾收集、污水处理、改水改厕、水环境治理等问题进行整治,优化提升村庄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村庄整治,不是要将农村千篇一律地“城市化”,而是尊重村庄的多样性,“一村一品”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乡村风貌,让城市中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温暖的邻里关系在农村保留,充分展示乡土风情。作为市级农村整治示范点,南陵县何湾镇龙山行政村渨湖自然村在对公厕、垃圾池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的同时,有意保留了青石板路和原有的建筑特色。走在徽派建筑林立的村庄中,抬眼望去,青山绿水相映,白墙黛瓦如画,鸡犬相闻成趣,令人流连忘返。

美好乡村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的改善上,更展现在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上。芜湖的繁昌县、芜湖县双双跻身“全国文明县城”行列,无为县、南陵县分别成为“安徽省文明县城”、“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全市还涌现出6个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45个市级文明村镇。

美好乡村还体现在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上。今天的芜湖乡村里,群众们不仅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还可以和城里市民一样住进规划整齐、绿化成荫的住宅小区;可以在文化站里尽展才艺,一年到头,文化活动不断;还可以在家中高速上网,享受信息生活的便捷,甚至在网上接订单完成农产品销售……美好,不仅在眼中,更在农民们的心中延伸。珍惜青山绿水 营造文明乡风这里,有以海啸馆为名片的农业自然灾害产业基地,有集展示、科教、观光为一体的科普农业植物园,有水果、蔬菜等美食原料几乎全部实现自产的绿洲生态美食园……这里是芜湖南陵县大浦新村,头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桂冠。

这里,水景别墅联排划一,学校、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服务中心是群众的贴心“管家”……这里是芜湖镜湖区方村街道斗村行政村,该村9个自然村的村民将全部住进别墅,享受令城里人艳羡的新生活。

大浦模式,斗村新貌,是芜湖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两道靓丽风景。近年来,芜湖依托江南水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转型发展打造绿色GDP的同时,一手抓乡村整治,一手抓乡风文明,着力将农村建设成为群众生活的幸福乐土。

 农村转型 围绕生态做文章

回顾六郎镇的转型发展之路,或许可以一窥近年来芜湖农村围绕生态做转型文章的整体趋势。

六郎镇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殊荣。手握绿水良田这一“天赋”,六郎在转型中主抓现代高效农业和绿色生态旅游,在保留农村乡土自然风味的同时,注入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近5年来,该镇生产总值以年均29.9%的速度增长;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868元,是“十一五”初期的两倍多。今天的六郎,入眼处水清、岸绿、路畅、村庄整洁,成为芜湖乃至周边城市居民心目中的“后花园”。

围绕生态特色,做活土地文章,这一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芜湖乡村的共识。在城市化大背景下,该市农村并没有陷入“重工轻农”的误区,而是“视农为宝”,为农业增加了“生态”、“旅游”等附加值,探索出一条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转型发展打造绿色GDP的特色之路。

芜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眷恋有加有目共睹。2011年,南陵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南陵县烟墩镇和三里镇、繁昌县平铺镇,芜湖县陶辛镇,无为县高沟镇等5个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截至目前,芜湖共有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41个省级生态村和67户省级生态示范户。

村庄整治 特色风貌呼之欲出

如果说围绕生态做文章的发展理念使芜湖的青山绿水得以保存,那么,近年来开展的村庄整治活动则为乡村擦净了脸,将其描画得更为清爽动人。

2010年,弋江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以治理垃圾污染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集中清理积存垃圾,在农村组织环卫队伍,完善环卫基础设施,逐步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2011年,芜湖13个镇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经过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在“清洁家园”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芜湖今年起确定58个村庄整治点,对村容村貌、垃圾收集、污水处理、改水改厕、水环境治理等问题进行整治,通过优化提升村庄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村庄整治,充分尊重不同村庄的差异,努力做到“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破坏历史风貌”,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以“一村一品”为宗旨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乡村风貌,让城市中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温暖的邻里关系在农村保留,充分展示乡土风情。

南陵县何湾镇龙山行政村渨湖自然村是实施“一村一品”的典型。该村在对公厕、垃圾池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的同时,有意保留了青石板路和原有的建筑特色。村委会负责人介绍说,今后这里将以农家乐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众多城里人“到此一游”。 以城带乡 文明乡村清新怡人以城带乡,现代文明向乡村辐射,是芜湖市精神文明工作的一大亮点。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芜湖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的同时,市辖四县中的繁昌县、芜湖县双双跻身于全国文明县城行列,无为县、南陵县分别成为“安徽省文明县城”、“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全市还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6个、安徽省文明村镇7个,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8个、市级文明村镇45个。

文明,体现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充盈上。夏日傍晚,繁昌县荻港镇综合文化站人声鼎沸,近百位大爷大妈在这里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将红红火火的生活写进激昂的腰鼓声中、欢快的舞蹈中。该文化站是芜湖市按照安徽省三星级文化站标准、投资150万元建设,拥有13个活动室、1个多功能厅、一个露天舞台、一个文化长廊、一个活动广场,以及高空射灯和草坪音响等设备。目前,文化站组建了5支群众性艺术骨干队伍,自己创造和编排了“荻港民歌”,文艺队伍下乡演出近百场。在芜湖,一个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一间间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数万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文明,体现在村民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这里没有人乱扔垃圾,小区道路天天干净得用不着扫。”提及搬进永和村李家居民点的生活,45岁的谢金梅一脸自豪。她说,小区环境非常好,让前来做客的城里亲戚羡慕不已,更让亲戚意外的是,这里村民文明素质高、小区治安环境好,几乎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完美再现。

推荐阅读:

新疆已创建园林城市(县城)43个

湖南:绿漫潇湘展画卷 永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综述

山东:德州市“见缝插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淄博中心城区:迈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