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截雨有效果 79万亩林地吸走太原内涝

2012年08月10日 10:05搜狐滚动张启亮

中国园林网8月10日消息:今年汛期雨水多,省城中心市区三面环山的独特地形,森林固土蓄水显效,降低了由山间下泻平川市区的径流量。8月9日,太原市林业部门表示,省城市区79万亩林地截雨有效果。受益于综改试验区政策,越来越多的城郊森林公园,三面怀抱守护省城。

中心市区森林公园暴雨后积水不多

今夏特大暴雨,省城众多道路小区频繁上演积水成河的场景。而在太原市森林公园一带,仅是地表土壤湿透,道路并未被积水淹没,也没有出现内涝现象。“森林公园的3000亩森林,目前是太原中心市区唯一的大片林地,森林蓄水发挥了作用。”8月9日,太原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任王金潮分析,森林除了净化空气,增加周边环境湿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外,还对“截流”雨水减小地表径流量起到明显的作用。

太原市森林公园的前身是太原林场的城北防护林带,建在市区上风向。西北风经过这里刮向闹市区,大片森林削弱风力吸收沙尘,改善省城大气质量。城市向四周扩张,这一大片林地比30年前少了一些,但在中心市区依然“稀缺”。

在太原市区的地图上,森林公园的3000亩林地,犹如一叶绿肺,在寸土寸金的市区中心地带很显眼。市区盖楼硬化路面越来越多,吸纳雨水的土壤越来越少,排水管网短时间内根本吞不掉汇聚来的滂沱雨水,这样市区低洼处就会形成积水,甚至内涝。

市内河水未见暴涨79万亩林地立了头功

前段时间北京市区的大面积积水,让许多省城市民回想起了1996年8月4日,太原持续降雨34小时,90毫米的降雨量引发洪水、泥石流的可怕景象。当年,雨水造成的泥石流、洪水冲毁了房屋,冲断了下游桥梁,夺走桥上数十人的生命。洪水退去,迎泽西大街上的淤泥齐腰深,交通瘫痪超过48小时。

为什么山上的森林未“截”住肆虐的洪水?王金潮表示,是因为西山一带缺少森林,加上山区地形等的影响,多重因素凑到一起,最终酿成山洪泥石流爆发。

从1998年全国抗洪抢险以后,太原东西山的林场开始恢复。目前,太原西山已经开建15座城郊森林公园,在建设时吸引民间资金绿化荒山,并适时发展了观光服务产业。西山植树从2009年的4820亩激增到了今年的12万亩。东山植树也快马加鞭地进行着,东山生态植物园、长沟生态公园和五龙山森林公园将陆续建成。“太原中心市区三面环山,近20个城郊森林公园相连,环抱着中心市区。森林犹如一道横在山梁上的天然拦水坝,守护着市区的安全。”太原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任王金潮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最新数据表明,省城市区范围内,目前林地面积达790188亩。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排在林地总量的前3名;杏花岭区森林覆盖率达26%,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区。

今年汛期,省城雨量比往年多,7月30日前后的10余个小时,短时间降雨量就达40毫米,由西山流向中心市区的虎峪河、玉门河、冶峪河,水位却未被从西山泻下来的雨水逼得暴涨,应该说扎根于东西山和市区的79万亩森林立了首功。“太原东西山上的森林,除了净化空气外,还担当着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量的重要角色,遏制着山洪形成对平川市区的威胁。”王金潮说,森林的蓄水防洪功能起了关键作用。

森林截住雨水全凭“四大武器”

森林如何蓄住雨水,起到防洪的效果?来自省林业厅的权威数据显示:

第一环节是雨水落在枝叶上,侧柏、油松、刺槐的繁茂枝叶,能截留25.87%至35.82%的雨水,林内降雨开始时间,晚于林外降雨,延滞时间在21分钟左右,降低下雨对地面的侵蚀强度,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和山洪暴发的可能性。

第二环节是森林枯落物生态调水,枯落物覆盖地域产生径流的时间,比裸地滞后2至5倍,阻延径流速率为裸地的20%至55%,枯落物覆盖使产沙量减少97%至98%,起到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大量水土流失的生态调控功能。

第三环节是土壤层蓄水涵养,林地土壤层土壤含水量骤增,增加森林中土壤的蓄水量。林地土壤层0至60厘米间的平均含水量,由降雨前的13.3%骤增至降雨后的24.1%,表现良好的水源涵养和绿色水库调蓄功能。

第四环节是森林植被蒸腾作用,乔木层单株平均蒸腾量14.4毫升/分钟,灌木层单丛平均蒸腾量0.13毫升/分钟,缓解短时间内降雨输入,对土壤层含水量骤增起着调节作用。

经过林冠截留、枯落物截持、土壤入渗、植被蒸腾,绝大部分雨水被森林生态系统滞留。森林拦蓄的雨水径流,一部分从土壤侧层流出,另一部分垂直入渗,补给深层地下水。种树对综合应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功效明显。

推荐阅读:

山东莱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湖南:城步坚决制止非法占用林地搞开发

湖南多企业涉嫌非法占用林地建别墅

河南基本完成集体林地确权工作 林木采伐审批公示

(来源:搜狐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