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5日消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兰州市一些农户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依托林地纷纷发展林下经济,或养殖,或种植,或开农家乐,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成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受益者。截止2011年底,全市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有0.5万户,总产值达到1.34亿元。到“十二五”末,兰州市力争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增农户达到2.78万户,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6月20日,省林业厅调研组深入我市榆中县,在通过实地视察和了解后,充分肯定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林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认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4年,徐家峡村民张继武承包本村集体林140亩及荒滩30亩,投资60万元大力打造林业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在30亩荒滩建成4000多平米休闲观光场所——徐家峡育林园。增加就业岗位30余个,全年接待林业旅游观光6000余人次,实现林业旅游收入30余万元,林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得到了发展。2006年开始,张继武大胆创新,在林木保护及苗木繁育的基础上,深挖林地资源潜力,投资43万元发展以“林下养鸡”为主的林业后续产业,为发挥森林资源效益,巩固林业建设成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育林园现已发展散养鸡10000只,鸡舍1000平方米,围栏4000米,年创收40万余元。今年张继武又加大投资,积极引进珍珠鸡400只,进行山林养殖。在张继武和他的育林园的模范带动下,一批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户纷纷回乡创业,加入到山林养鸡行列。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截止2011年年底,全市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有0.5万户,总产值达到1.34亿元。特别是皋兰、永登、红古等县区以种植、养殖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皋兰县的枣树+金银花的“林药模式”,红古区的核桃+旱砂瓜的“林瓜模式”,永登、榆中县的经济林+养鸡“林禽模式”,为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探索出了路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兰州市“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中记者看到,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末,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增农户将达到2.78万户,占全市林改农户10.91万户的25.5%,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林业对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达到12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780元的15%。围绕“生态庄园”、“林家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有林场建设,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集群,参与农户3000户,产值达到0.82亿元。
推荐阅读: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