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4日消息:随着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不断加快,一幅绿色中原、生态中原的秀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省林业厅统计,目前河南省森林面积已达5680万亩,林木蓄积量1.3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68%,123个县建成林业生态县,林业总产值超过940亿元,林业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提前实现。
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2011年,全省完成工程造林1926万亩,是之前4年工程造林的近两倍,并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做到‘两不牺牲’,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促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实现绿色增长。”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有富说。
向“森林海洋”要生态效益。近年来,全省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了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环城防护林和村镇绿化等一批省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和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为中原经济区构筑起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
与此同时,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激发了山林前所未有的活力。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启动,活化了造林机制,开创了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新局面。创新林业建设资金投放形式,实行“以奖代补”,提高了林木成活率,极大地调动了林农投身林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经完成山区绿化210.7万亩,森林抚育190多万亩,为6500多公里生态廊道镶上了“绿边”。
丰茂的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心评估显示,我省森林资源年吸收二氧化碳8446万吨,相当于全省工业用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3%,全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4590.66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五分之一。
向农田防护林网要粮食。林业生态省建设,推动了以农田林网为主,多树种、多林种、多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完善升级”。
各地紧紧围绕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统筹林粮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300多万亩,平原地区网、带、点、片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农田林网、农林间作控制面积已达8500万亩,控制率达90%以上,为粮食连年增产增效“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省在沙丘沙荒地上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高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全省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基本消除了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全省24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中,8个都曾是风起扬沙的沙区县。省农科院长期监测表明,农田林网内风速平均降低35%~40%,蒸发量减少10%。与相同条件农田相比,林网营造的小气候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以全省年粮食产量1000亿斤计算,每年可贡献粮食百亿斤。
向林业产业要增收。按照林业生态省建设确立的“抓好八大生态工程,建设四大产业工程,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我省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拉长林业产业链条,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工程、经济林工程、园林绿化苗木及花卉工程等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目前,全省林产品加工企业已超过1.4万家,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板、林纸、茶叶、林药等一批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总产值达940亿元。在濮阳,林下经济已经实现年产值15.5亿元,让全市农民增收5.9亿元。在杞县鹿台岗村,农民人均拥有各类树木200多株,相当于人手一张“绿色存折”。
依托林业产业发展的好态势,茶叶、花卉(木)、中药材、林产品等已跻身今年我省重点打造的11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依据刚刚出台的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全省仅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林业产业集群就将达15个。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