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4日消息:多年来,突泉县以“绿色兴安”盟情定位,秉承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按照“城中建花园、城郊建菜园、农村建果园”的思路,城乡共建,一体推进,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2008年,该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被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2011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宝石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杜尔基镇杜祥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
转变发展方式,降低生产对生态的影响力。突泉县着力发展新型工业,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施工业主导牵动战略,围绕高新技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目标,着力培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利用、矿产开发、非资源型制造、新型建材生产”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工业提档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和园区吸纳,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风力发电、矿产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型工业框架基本构建。积极培育现代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着力加强温室大棚、圈舍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禽类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环保种养产业群,使棚膜经济和圈舍养殖取代粗放种养。禽类产业形成了“基地、种禽、孵化、饲料、屠宰、培训”六大板块完整产业链条。舍饲养畜全面推广牲畜改良、秸秆转化等适用增产技术,提高了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蔬菜种植业围绕打造绿色瓜菜之乡,全县温室大棚总数达到1万座,带动2万农民增收2.5亿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快人口转移,降低农村人口对生态资源的消耗。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安置农民、保障农民的原则,依托二三产业和产业化基地,实施农民分类转移安置战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狠抓基础建设,增强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突泉县以农田水利、林业工程、水土治理工程为抓手,三力合一强化人工修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多年来,突泉县科学编制三业用地规划,深入实施高效节水、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北河堤防、蛟流河防洪、黑土区综合治理及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加强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现代农业玉米产业带8.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1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4.7万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7.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坚持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封山育林、北疆生态绿色长廊、义务植树等林业工程。2000年至今,造林总面积105.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8%。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大力发展果树经济林,栽植果树1.1万亩、低产林改造嫁接大扁杏2940亩。加强水保工程建设。“十一五”以来,突泉县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永安项目区)、国家水保重点工程(太和项目区)等38条小流域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20平方公里。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100座,各小流域植被高度、覆盖度及产草量逐年提高,植被种类、种群向多样化转变。
除此之外,突泉县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护,加大生态、环保执法力度,生态保护知识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生态为先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生态保护良好氛围。
推荐阅读: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