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2日消息:碧叶连天,蛙声阵阵,微风过处,留下一缕清香,这是朱自清生活中的荷塘月色,这如今已成为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千亩荷塘的真实写照,荷叶尽情地舒展着身姿,落在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青城镇正是要充分发挥这千余亩荷塘的优势,再绘现代版‘荷塘月色’,届时,这里将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荷花池和莲藕基地。”青城镇党委书记祁光锐自豪介绍道。
“小”荷塘与循环“大”经济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青城东滩一带千亩荷塘是该镇刚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盛夏季节,水面的荷花随风摇曳,阵阵清香扑面。荷池中各种鱼类的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每逢节假日,都市的垂钓爱好者成群结队,在荷池边垂钓,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这几年藕卖得非常好,再也没有人怀疑这里不能种藕或种藕能不能赚到钱了。”拥有400亩荷塘的安徽砀山人汪辉、汪治慧父子是这片千亩荷塘中最大的“塘主”,荷塘本在南方才有的景观,而在青城建荷塘是汪辉五年前的一个想法而诞生的,青城这边气候比较适合,水域面积比较大,比较适合荷花的生长。荷塘不仅为青城的旅游提供着观赏的景观,更为像汪辉、汪治慧父子这样的商人提供着可观的收入。
记者来到了田埂上,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荷塘,荷叶在微风中摆动着,成群结队的彩鲤在水中嬉戏。
“这块荷塘有几十亩,放养的是草鱼和鲫鱼,如今长度已有20厘米,莲藕长势也很好。”徽商以吃苦耐劳和度势趋时竞争精神而著称,作为徽商代表的汪辉、汪治慧父子介绍,荷塘分别采用了“莲藕+草鱼”和“莲藕+彩鲤”套养共生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莲藕、彩鲤、草鱼的品种及种养量是经过科学配置的,长势都不错,“莲藕种植初见效益时,又想到了发展立体农业,即在藕池内养殖鱼虾,以藕池中的水草、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作为鱼虾的天然饵料,净化了藕池环境,同时鱼虾排泄出的粪便又是莲藕最好的无公害肥料,摸索出一套‘藕—鱼虾’的良性循环模式。”
这种套养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如何呢?汪辉塘主算了一笔账:“初步介绍,每亩莲藕产量在2000斤左右,主要是请来自安徽的专业挖藕人员来挖,藕主要是销往兰州、西宁等市场,挖藕为他每年提供了150至180万元的收入。”
同时,汪辉的荷塘里还有百亩观赏荷花,还有300多亩的种植荷花,观赏荷花可以带来参观的游客,相应带动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发展,这也是一笔收入。此外,还引进了荷花盆栽技术,让荷花在家里的花盆中养,去年他引进了306个品种,贵的每盆价格在600元不等,便宜的也有30元到50元。
在荷叶的下边,汪辉还养了很多的鱼,养鱼的收入大概200多万元,鱼苗的生长周期大约2年,成熟的鱼为游客提供垂钓及烹饪加工。
千年古镇建设的荷塘休闲立体农业样本
记者采访当天,距离“2012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节”开幕还有两天,在这片千亩荷塘中时而有白色的大型水鸟呼啦啦地振翅而起,当地村民介绍说,自从搞起了莲藕种植,成方连片的荷塘吸引了很多野生水鸟来此栖息,荷花观赏、度假休闲游已初见端倪。
“这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可以达到生态、循环、高效的目的,比单一种植莲藕经济效益高多了,比种植水稻高出数倍,是开发湿地农业的有效途径。”汪治慧认为,这样不仅把有条件的湿地打造为生态循环农业,还把一些废地转为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宝地。
记者发现,像这样搞生态立体农业的,寻找最适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青城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落脚点。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宋人李清照笔下的荷塘美景。记者在青城采访时发现,当地的“荷花观赏+莲藕种植+水产养殖”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不仅因地制宜利用了土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是重现了湿地生态美景。
如今,青城镇建亭村、三合村的很多农户都自愿选择种藕,“种藕既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增加收入,多好啊!”
祁光锐透露,青城镇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也返回家乡,种起了莲藕。部分返乡人员结合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还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特色养殖。以千亩荷塘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千亩荷塘,即是兰州发展休闲农业和立体农业的一个缩影。
以汪辉、汪治慧父子为代表的塘主们看到其中的商机,承包了村里农户的水塘,再添置了小船、农家乐餐馆等。许多市民举家自驾游,私家车常将乡村马路堵成一团,游客上船采摘也排队、吃农家饭时也要排队。
两父子自豪地表示,今年他们将承包更多的荷田,将其连成片,扩大规模,投资修建新的餐厅、停车场、厕所等硬件设施。届时,园区将成为集游览、观光、采摘、体验、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园。下一步,他还将园区打造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荷花池和莲藕基地。
2000亩湿地打造成生态农业园
榆中县青城镇位于榆中县北端,黄河南岸,属川水地区,总耕地面积1.44万亩,平均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0.2℃,年降雨量300毫米,无霜期190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乡镇。
甘肃作为农业和旅游大省,特色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甘肃已初步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休闲农业业态。
为了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甘肃推出多项政策扶持措施。目前,全省“农家乐”已发展到2634户,其中城乡接合部1989户,景区周边645户。去年农村旅游业就业人数3.2万人,农民获得收入1505万元,人均470.3元。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品牌。同时,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乡村休闲游产业,使乡村休闲游产业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乡村休闲游产业已经成为甘肃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体现现代都市农业特色的重要产业。
“话说回来,休闲农业,其实是利用农业固有的自然资源、农事活动场景和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为消费者提供观赏、体验和休闲服务。一方面提升了农业价值,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祁光锐书记提出,青城千亩荷塘生态旅游,每年的旅游收入将大大超过了莲藕本身的产值收入。由此,青城结合特色种养,发展乡村休闲农业,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凸显特色、树立品牌、营造氛围,并使之成为拉动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同时,休闲农业以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加工业为平台,发展旅游业,实际上突破了传统的行业界限,把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了,成为一种新的业态。这些休闲农业产业,推动青城镇农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丰富农业内涵,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为此,我们下一步计划启动占地2000亩的青城镇东滩湿地公园项目,由荷花观赏区、水上游玩区、垂钓区、水稻区四部分组成,项目建成后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古镇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祁光锐表示,届时预计项目年纯收入可达1600万元,可带动当地农民通过旅游业增加社会就业200人,并通过发展饮食、住宿等服务行业,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68万元。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