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京杭大运河景观有望在10年内全线复航

2012年06月06日 11:17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园林网6月6日消息:“京杭大运河恢复通航的时代条件已经成熟。山东是京杭大运河建成、断航和复航的关键,山东对京杭运河复航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李殿魁,人称“黄河书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任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李殿魁潜心研究黄河治理,亲自领导并成功解决黄河入海口频繁摆动问题。

近年来,李殿魁与诸多政协委员、水利专家一道,为尽快恢复京杭大运河全线复航不遗余力,被称为“掉进运河不能自拔”的水利专家。

去年年底,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大运河‘穿黄工程’、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的研究”已被列为山东省内河水运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到2020年,建成“一干多支、干支直达、沟通南北”的京杭运河高等级航道网。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发布停漕令、撤销大运河统一管理机构后,京杭大运河正式断航。据李殿魁介绍,目前,以黄河为界,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全部断航;黄河南岸至山东济宁段正在复航;济宁以南110多公里仍正常通航,千吨级轮船自济宁沿运河仍能南下苏杭,通达上海、江西等长江沿岸省市。80%的鲁煤南运任务,还是由这条古老的黄金水道承担着……

断航110年的京杭大运河,有望在10年内全线通航。

断航的危害

“京杭大运河是运输的河、生态的河、文化的河,是巩固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基础河流,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河流。”李殿魁说,自己将用余生致力于推动京杭大运河的复航。

隋代建设的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宋代以开封(汴京)为中心,明清以山东济宁为中心。“京杭大运河为什么总是发展变化,就是黄河稳不住。黄河泥沙淤积多,淤积河道,必定破坏大运河。黄河河道不稳定,也必定造成大运河也不稳定。”李殿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运河历史上两次中心的大变迁,均是以黄(河)济运(河)的结果。明、清两代,实现了以汶(水)济运,以湖(指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的总称)济运,就使大运河发展到历史的顶峰。

1855年(清咸丰五年)原本在江苏入海的黄河,从河南铜厢决口,自动改道山东入海。让黄河重回江苏还是就此长期稳定在山东,清政府内部争论不休。

“清政府不做决策,黄河在鲁西自由漫流32年,把鲁西历史上形成的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生产力破坏殆尽,成为鲁西经济至今落后于山东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李殿魁介绍,最终,清政府采取了以黄河为界,大运河南北分运的错误措施,“使华北平原失去了水资源南北优势互补、矛盾自消的条件,不仅造成京杭运河继续断航,而且引发了华北平原严重缺水和整个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

谁也代替不了大运河

有人认为,近代海运的兴起,铁路、公路的发展,可以代替大运河的作用。李殿魁表示,铁路、公路、海运都代替不了大运河航运。“水运一般讲成本低,运量大,一条大运河的运输能力相当于三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大运河不仅具备航运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是一切运输方式中唯一能优化沿途生态的运输方式,也是大河载船和水体养殖可以和谐统一的运输方式。大运河断航100多年,华北平原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京津地区严重的生态危机(包括严重的地质灾害),十分清楚的反映出大运河的生态作用。”

运河沿线的枣庄市近年来也是铆足了劲大做京杭大运河的文章。运河古城——台儿庄的广告随处可见,还大力发展铁水联运,“由于铁路南忙北闲,可以把北方的货物从铁路运到枣庄,然后走水路南下,这样就把枣庄港的腹地拓展到了内蒙古、山西。”枣庄市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水运有着公路、铁路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南方需要很多的煤化工产品醋酸,走水运吨公里才8分钱到1毛2,成本是公路的七分之一,铁路的三分之一。”

“有观点认为,京杭大运河‘北段’复航没有必要:第一,没有运量;第二,陆上发达的交通已不需要落后的水上运输方式,运河复航是劳民伤财。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原研究员、现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许云飞说。

许云飞表示,京杭大运河中段腹地的鲁西南、苏北及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储量占华东总储量的80%,且多为低硫、低灰、高热优质煤。这些煤区和煤田总计储量高达180亿吨,很多就在运河和各主要河道的附近。许多60万吨以下的小井,距运河边都只有几百米,可在井口旁边直接用皮带机装船外运。这些巨量货物,公路运输既不经济也不合理;铁路虽然适合中长距离运输,但京沪铁路运力饱和,京九铁路运力虽尚有富余,但主要承担赣、闽、粤等内陆煤炭需求的运输;海运虽然运量大,但距离长、中转环节多,费用亦高;只有利用京杭运河南北运输,才能做到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21世纪的和平崛起,京杭大运河复航又一次重新提上了日程,这是合乎逻辑和时代要求的。”李殿魁说。

复航的关键在山东

李殿魁根据成功治理黄河入海口的切身体会和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京杭大运河复航关键在山东的观点。“黄河稳定了,京杭大运河复航的一个条件也就具备了。”李殿魁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他的科研成果。

“黄河入海口因为我李殿魁再也不摆动了。”李殿魁自豪地说,“历史上的黄河稳不住是大运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现在黄河稳定,只要打通了穿黄隧道,就可以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复航。”

李殿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恢复大运河航运必须依靠山东的水资源,采取以黄河为中心,充分发挥南四湖、东平湖的作用,重新制定华北平原的治水规划。让两湖水南北分流,以北为主,稳运畅泄,自动调节,全面恢复华北平原水资源南北优势互补、矛盾自消的自然优势,既解决山东的水问题,又形成南四湖以北京杭运河复航的可靠水源。“南四湖流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53条河流入湖,而且南四湖还有很大的增水潜力,建设鲁南运河,改造周商永运河,可以把1/3的淮河流域、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资源北调。因此,支持山东现代大运河通航的水资源是十分可靠的。”

李殿魁认为,发挥黄河悬河优势,开通京杭大运河穿黄隧道,是现代条件下解决大运河断航最科学的办法。“该隧道我早在2004年就提出创意设计,已经隧道专家论证,细化设计后即可建设。现在大运河与黄河交界处黄河底高43.5米,运河河底28米即可,净空10米,隧道顶距黄河底还有5.5米土厚,用现代技术处理好隧道顶层,完全可以确保黄河安全。隧道可按功能确定其宽度,按照引水、通航、通车、防洪、生态五大功能设计,宽度设计70米为宜。该处黄河两大堤之间的距离是3100米,完全能适应黄河各大洪水流量的自然调整。”

“黄河是悬河,为我们平开京杭大运河穿黄隧道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我们不应该再犹豫了。该工程建成将彻底结束黄运相互干扰的问题,开创华北平原黄运分治、长治久安的新时代。”李殿魁激动地说。

目前,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的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申请世界遗产活动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李殿魁认为,大运河“活着”才是最好的传承。“复航是对中国大运河最好的保护,是申遗成功最可靠的保证。

推荐阅读:

四川:广安区打造滨江大道延伸段景观

合肥:南淝河北岸将现“高速路级”景观道

北京将建天桥历史文化景观

北京延庆:废品改造精致环保 变身乡村景观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