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5月24日消息:任何一个老板都明白,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每逢大型展会,园林药肥企业都会把自己的“新东西”展现给观众,今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也不例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里的新产品、新包装、新模式等各种“新东西”还真不少。
新产品:强化效果排第一
“这款产品是老款的升级版,添加了一种助剂,效果大大增强。”拜奥威集团的黄经理拿着他们今年推出的一款杀菌剂向客户做着介绍。在展会现场,几乎每个药肥企业都能拿出几款升级产品,这些产品由于制作工艺和助剂的改良,在功效上有所提高。郑州标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区域经理张亮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肥料里加入了芽孢杆菌,在为植物提供养分的同时,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经过改良的土壤能使植物体吸收营养元素的效率大增。
记者在展会还遇到了一位来自浙江金华的苗圃管理者石先生,在他800多亩的苗圃里,种植着大量胸径超过20厘米的大苗,他来展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这些苗木寻找几种好药。他告诉记者,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多人做大苗生意,由于产品利润高,他们对园林药肥的选购也非常挑剔,有些老板根本不在乎价格,最看重的是使用效果。
目前,园林药肥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杀菌剂、杀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土壤改良剂、固体肥、液体肥等。东莞富特生物有限公司经理陈勇认为,无论哪种产品,终端用户衡量其价值的第一标准就是使用效果,之后才是价格、环保性等其他要素,因此,各个厂家都在产品使用效果上下功夫。
新模式:技术营销上位
从产品营销过渡到技术营销是园林药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四川国光、郑州坪安等药肥企业已经成功地印证了这一趋势。记者通过对本次参展企业的采访发现,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商,对技术营销模式都报以很高的热情,并通过各种富有创新性的手段和渠道打开技术营销之路。
在各种技术营销中,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是一个亮点。现在全国的绿化工程总量增长迅猛,需要养护的绿地面积也是今非昔比,市场蛋糕的扩大使药肥企业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前只是卖产品,现在要卖技术了。郑州神力润升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向军告诉记者,目前很多绿地养护单位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应付这么多的工作量,他们需要药肥企业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便从产品供应商转换为方案提供商了。
做培训也是技术营销模式的一种。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培训,该公司为此特地开设了会场、宿舍等配套设施,并配以专业团队,从事此项工作。郑州坪安公司每年举办一次园林植保高端论坛,此外还定期举办认证培训。据了解,这些培训和会议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但其间接收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新困难:产品同质化严重
虽说各家本土企业在产品上的确有所创新,但创新尺度普遍偏小,多停留在表面,很少出现质的飞跃。这种现象被很多业内人士认定为“恶性循环”,缺乏质的创新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反观欧美药肥企业,如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几乎每年都有新产品上市,都是真正的新药,并不是“新瓶装旧酒”。
如今“山寨”现象十分常见,园林药肥领域也不例外。四川国光董事长颜昌绪告诉记者,假如某家企业新推出的一款产品卖得好,用不了一年,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类似的产品,有些可能是擦边球式的模仿,有些可能是假冒。郑州坪安公司最近就遇到了一个案例,某家小公司直接盗用他们的产品名和包装风格,“这种山寨行为严重地打压了企业对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对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郑州坪安公司副总经理刑银山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