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8日消息:王德红,邹城市香城镇王邱村人,2006年,因意外摔伤左臂后截肢,但他凭借着一只胳膊,将家乡的3000亩荒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如今,在他的“花果山”内,一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已经正式成立,王德红也先后与20名残疾人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
2000年春天,洪山村里公开承包荒山,“我承包3000亩。”王德红一开口就把大家吓了一跳。说干就干,那时,他和妻子在山上搭了个窝棚,把家搬到了山上。几年下来,荒山上栽种的树苗长成了大树。他们还盖了15间屋,栽植杏、苹果、梨等果树2余万棵。他注册了“洪山谷生态园”。
2006年7月的一个下午,刚下过雨,在看树苗的途中,王德红不慎跌入路旁深沟里,摔伤了左臂,无奈截肢。受到这个打击后,王德红看着这3000多亩桃树、杏树,心都凉了,“算了吧,一个残疾人还折腾什么啊”。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邹城当地政府给了他很大的关怀和支持,先后协调水利部门帮助修筑了3个拦水坝,解决了水源问题,协调林业站提供桃、李、杏、栗子、核桃等树苗,镇林业技术人员不辞辛苦经常到山上进行技术指导。
王德红重拾信心后,创立了“山上林果飘香,山中垂钓休闲、山下特色养殖”立体经营模式,大张旗鼓地发展生态林业,又先后栽植桃、杏、梨、苹果、栗子、核桃等果树7万余棵,各种用材树28万余棵,使原来的秃头荒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他同时利用山坳、平地、林间地等区域,全部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特色养殖等,先后开垦种植花生、地瓜等农作物,为往日的荒山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失去胳膊的时候起,我真正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生存艰难。我要尽力带动残疾兄弟姐妹,让他们也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为回报社会,在济宁、邹城市残联的扶持下,他决定以洪山生态园为基地,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平台,自2006年以来,已先后与20名残疾人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2009年申报成立了“洪山生态园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
推荐阅读: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