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5日消息:每年四五月份,是有着“沙漠人参”之称的肉苁蓉成长的黄金季节。此时,平常人迹罕至的中蒙边境,会出现一些鬼鬼祟祟的人影。他们于黎明时赶来,夜幕降临后匆匆离去,目的只有一个——盗挖肉苁蓉。
珍贵的肉苁蓉
托浪岗位于中蒙边境,距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有300余公里。此处荒无人烟,每年四月底,散落在戈壁滩上斑斑点点的梭梭树,即开始抽芽返青,肉苁蓉也依傍在梭梭树的根部,悄然绽放花朵。
据昌吉公安边防支队托浪岗边防派出所警官朱彬介绍,梭梭树是戈壁滩上常见的植物,它耐旱、抗旱,有着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其枝叶还是骆驼等牲畜的食物来源。
在托浪岗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近日,记者一行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一棵将近一米高的梭梭树下,见到了3株肉苁蓉的植株。它们从龟裂的土壤里钻出来,高度大约40厘米,直径有碗口大小,没有叶片,从根部到顶端布满淡紫色喇叭状小花。朱彬告诉记者,顺着根部往下挖,能挖出一根表面密布鳞片状的黄色茎,那就是肉苁蓉。
据奇台县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介绍,五六月份,肉苁蓉过了花期便开始结种,一株能结出十多万粒细小的种子。这些种子随风四处飞扬,只有极少数能碰巧落到梭梭树根部,与距离地表较浅的根系结合生存下来。所以,一株肉苁蓉能顺利成活非常不易。1984年,肉苁蓉作为二级保护植物,被列入国家首批《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禁止私自采挖。
昌吉州的边境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盛产肉苁蓉。然而,由于肉苁蓉药用价值极高,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市场售价向来居高不下。
记者在奇台县的中药材市场了解到,今年,湿的肉苁蓉,每公斤的价格在二十多元,晒干后的价格更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铤而走险,深入戈壁盗挖肉苁蓉。
盗挖有害环境
托浪岗与蒙古国接壤,周围人烟稀少。目前,托浪岗的常住居民仅有奇台县五马场乡的26户牧民。
牧民赛比汗告诉记者,牧民们放牧时碰到肉苁蓉从未采挖过一株。因为他们知道,挖走了肉苁蓉就等于断了家中羊和骆驼的“口粮”。
“肉苁蓉和梭梭树长在一起,在采挖的过程中很容易伤到梭梭树的根,使它们死亡。”牧民哈斯木·巴拉攀说。
朱彬告诉记者,由于托浪岗是边境管理区,人们潜入托浪岗挖掘肉苁蓉,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越界。因此,每年四五月份,托浪岗边防派出所会加大巡逻的频率,遣散和劝返采挖人员。但是,让托浪岗边防派出所民警们更为担忧的是,非法采挖肉苁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不法分子也知道挖掘肉苁蓉是违法行为,所以他们把肉苁蓉从地下挖出后,不等把挖出来的土填回,就仓皇逃离现场。肉苁蓉被挖出后留下的大坑会使得梭梭树根部裸露在外,因为暴晒、缺乏水分而死亡,最终加剧戈壁的荒漠化。而那些因采挖造成的松散干土,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就会形成弥天盖日的沙尘。
为何屡禁不止
究竟托浪岗的肉苁蓉被盗挖的情况有多严重?朱彬很心痛地将盗挖现场比喻为蜂窝。而出于管辖限制,边防民警只能对逼近边界线的盗挖人员进行遣散、劝返,收缴他们的盗挖工具及所得,并进行说服教育。
从4月初至5月1日,托浪岗边防派出所民警共驱散和劝返100余名非法釆挖肉苁蓉的人员,收缴非法釆挖工具30余件。“我们收缴的最大一株肉苁蓉近2米长,直径有10多厘米,按市场价可以卖到几千元。”
据朱彬介绍,来到托浪岗地区非法采挖肉苁蓉的人,一般都是来自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农民。他们通常在天亮前骑摩托车结伴赶至这里,白天分片区盗挖,等到天黑时再离开。
奇台县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该所每年四五月间,会在通往托浪岗的要道上设卡堵截。与此同时,托浪岗边防派出所以及与之相邻的昌吉公安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也会出动警力,加强区域巡逻的力度,阻挡不法人员进入托浪岗实施盗挖行为。
尽管各方打击盗挖肉苁蓉的力度在加大,但是盗挖现象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据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托浪岗辖区面积太大,进行全面监管尚不现实,另外一方面,盗挖者的行踪不定,难以对其进行及时的遏止。
根据多年打击盗挖者的经验,朱彬认为,要想杜绝盗挖肉苁蓉的现象,相关部门需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完善监管体系和执法体系,制定严格、明确的处罚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戈壁脆弱的生态环境。
推荐阅读:
(来源: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