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4日消息:近日财政部和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两部门明确,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全面促使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虽然在业内,早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涉足绿色建筑开发,官方与民间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政府部门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尚属首次。可以说,建筑业的绿色时代已经正式来临。
据有关人士指出?到2020年中国建筑物面积将由目前的400亿平方米增长到700亿平方米,而目前现有的40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当中,达到国际标准能耗的建筑物可能少于1亿平方米,大量建筑物没有有效地利用能源。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正在加紧制定“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计划将在“十二五”期间对5.7亿平方米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且在城镇及农村新建绿色建筑共11亿平方米。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达到上述目标,将带来近万亿的市场机会。这无疑将在未来形成一个巨大的上下游市场,包括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那么在这个发展的新起点,政府与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整体推广绿建概念
加强政府引导力度
作为一个民众认知度并不高的行业,许多人在认识上对绿色建筑还存误区,一般会认为,绿化搞得不错,或者有个屋顶花园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其实这只是“绿色”的表征,没有深入了解到“节能”的本质。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上海市建筑学会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钱振华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绿色建筑整体概念的推广很重要。“首先要去除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上的误区,要整体地推广绿色建筑的概念,而不应该夸大某一部分。作为建筑的使用者,居民也是绿色产业重要的参与者之一,缺乏了居民的节能意识,就会导致类似于开着窗子吹空调这样浪费能源的情况出现。那么,建筑的节能设计再优秀,也无济于事。”
钱振华强调,不能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更要营造一个推广绿色建筑的社会环境,加强政府的引导力度,推行更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鼓励措施。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问题上,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每一级政府都出台了通知或者实施办法,然而在关键点上毫无操作性。政策上规定银行要对部分节能产业大力扶持、优先贷款,但在实际情况中,仍然是银监会说了算。对于企业来说,某些政策无异于画饼充饥。如果没有政府部门切实的鼓励支持,这一切都只是看上去很美。
绿建标准没问题
行业监管要努力跟进
有人质疑说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仅相当于德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是否太过落后?
钱振华认为,从整体来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的要求并不低,包含节能标准在内的六大方面要素甚至接近于美国的LEED标准。但评价标准毕竟不是建筑规范,新政策的出台,无疑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建筑市场中来,这就难免会导致业内的企业鱼龙混杂。同时,处于绿色建筑产业链不同地位的企业,其参与热情与积极性是不同的。技术性企业有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热情与能力,但是投资者与开发商未必愿意为新技术埋单。出于企业的逐利本性,也囿于业内的一些不良规则,绿色建筑很有可能被仅仅当做是一个环保卖点、营销手段。这就要求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加强与完善,国家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上必须加大力度。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入包括企业代表、专业评价师以及政府专员的三方监管措施,质量的追踪监测也要深入持续。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关注绿色建筑行业的某房地产集团称,企业针对绿色项目做的品牌营销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对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动,只有客户对绿色建筑的认可才是其发展的源动力。而政府在给予相关企业补助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使客户真正享受到高品质的绿色建筑产品。
旧建筑节能改造
政府应该提供监测数据
对于绿色产业中的旧建筑节能改造,钱振华表示,可以从建筑围护的保温遮阳、节能门窗的更换、玻璃涂膜、高能耗设备的更换、用能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和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着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从政府层面加强引导和鼓励,并将关键的监测数据提供给节能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旧建筑节能改造更多的是按照市场规律在运行,但政府应该运用它的无形之手来进行推动。对于用能、用水、用材等方面的监测与管理,政府的数据平台有必要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最为关键的是,政府应该将搜集到的数据提供给节能企业,而不应该将数据束之高阁。这样一来具有技术专长的企业就能通过数据,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对自身进行改造和提升。有些节能措施的推广或者资源的再利用,不是通过甲方乙方就能解决的。比如说热电联供,牵涉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需要政府以一个协调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而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政府应该有指令性地下达整改要求,然后通过市场手段来达到所要的目标,最主要是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
术业有专攻
不必过于担心外企抢市场
市场机会的增加,也诱使国际上智能化建筑行业的大佬们争相发力,西门子、霍尼韦尔、施耐德等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力图尽早抢占市场。对此,钱振华认为,国外企业的技术优势无法回避,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国内企业做得并不差,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目前,在高端市场,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应用上,国内企业还不能与外资公司竞争,而在中低端市场上,是完全有优势的。应该完善现有的技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万科集团表示,自主开发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绿色建筑公园等应用与展示平台,建立与业内合作伙伴之间的研发与交流,可以很好地克服企业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