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9日消息:战略定位:关天战略门户。依托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面向大中原,融入大西安,连结陕晋豫,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实力,使渭南成为关天经济区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展示陕西对外开放形象的新窗口。
生态田园新城。按照“生态化低碳化宜居化”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城田林统筹规划、城镇与农村一体布局,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优美小镇与乡村田园和谐交融、自然生态与城市建筑相互映衬的秦东生态田园城市群。
东西合作高地。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打造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第一阶梯,瞄准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加强战略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化工、新材料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培育陕西新的增长极。
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品牌培育、科技服务”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做强优质粮食、有机果品、设施蔬菜和现代畜牧四大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西部一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国际旅游胜地。弘扬“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品牌,构建“南山、东水、北人文、西航空”秦东四大旅游板块。推进文化旅游生态大融合,营造大水大绿大景区,打造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战略重点
推进西渭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西安辐射带动作用和渭南的土地、资源等优势,促进一体化发展。推动两市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输气管网、通信网络全面对接。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吸引和利用西安的科技、教育、医疗、人才等资源,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引导西安高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纺织等产业向渭南有序转移,提升产业布局的互补性。
加快富平建设与发展。发挥紧邻西安的优势,参照西安城区发展政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将西安城际铁路、公路主通道、电力电网、产业布局等延伸富平统筹规划建设,赋予富平在土地储备、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加灵活的政策。“十二五”期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富平建设与发展。鼓励省级有关部门围绕小城镇建设、社会管理、园区开发、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等方面在富平开展试点示范,把富平建设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承接区、全省城乡统筹示范区、东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区、西北知名的工业精细加工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支持韩城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持韩城市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实行省内“计划单列城市”试点。“十二五”期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韩城城市建设。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和用地指标适度向韩城倾斜,支持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把韩城打造为黄河沿岸中等规模的新型工业强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产业化布局、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
新型工业化
建设西卓、山阳、王峰等现代化矿井,实施渭北老矿区挖潜改造,打造关中煤炭生产基地。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3000万吨。
重点建设韩城等矿区煤矸石发电和煤层气抽采利用项目,加快实施秦岭电厂扩建、富平热电联产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渭南煤化工园区,促进甲醇制烯烃(DMTO)三代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承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基本化工原料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大力开发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醋酸醋酐、丁二醇、丙烯酰胺等化工产品,完善化肥、煤制醋酸等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构建现代煤化工接续基地。到2015年,能源化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为龙头,开发特种钢、优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千万吨“西部钢城”。 发挥金堆城钼业集团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钼及钼化工、钼合金产业聚集区和工程研发质检中心,打造“中国钼谷”。培育集勘探、采选、冶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黄金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黄金产业基地。推进铝电一体化,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及冶金化工废渣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壮大生物制药产业,开发现代中药、医药保健品以及绿色农药。
重点建设潼关物流港、卤阳湖快递物流园区、经开区物流园、华县物流园、富平陕汽物流园、韩城龙门物流中心、大荔汽车销贷货运物流园以及农产品物流设施等项目,尽快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发展高科技产业终端环节加工业、大型企业配套组装加工业以及轻纺电子等技能密集型产业。
扩大土方机械、冷热连轧设备、凹版印刷机械、新型煤化工装备、垃圾资源化环保设备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培育新能源产业,推进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高能蓄电池、澄城光伏太阳城、渭南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发展风能、生物质发电和地热能利用。大力发展通航产业,推进集通用飞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延伸钼、铝、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链,积极开发硅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进各类产业园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促进中小企业进入园区集约发展。到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
城乡统筹发展
实施“西渭融合”发展,启动实施西安和渭南两市电话号码统一区号工程;加快建设西(安)临(潼)高速公路改造和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完善主城区(中心区、高新高新新房区、经开区)板块之间的城市快速干道,构建30分钟经济圈;优化公交线路和中转站点,启动建设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营造居住、消费、游园等10分钟生活圈。
实施中心城市“东进北扩”战略,加快华县撤县设区,形成“一城三区五组团”格局。加快韩城、华阴、富平、蒲城、大荔五个区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加强澄城、合阳、潼关、白水等县城建设。加大中心城市旧城改造力度,高起点建设绿色园艺、文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生产要素高效聚集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2015年中心城市组团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
推进渭南-华阴、富平-蒲城、韩城-合阳-澄城等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加快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优质粮食、畜产品、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三优一特”工程,建成绿色安全“大厨房”和全省食品新城,打造全国高效生态农业基地,步入
农业现代化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稳定优质小麦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20万吨以上,巩固"陕西大粮仓"地位。扩大苹果、酥梨、花椒、柿子、冬枣等特色果品生产,加快渭河沿岸和渭北蔬菜产业带建设,形成300万亩水果、250万亩干杂果和10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
发展特种养殖,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工程,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百万只奶山羊基地县和百万头生猪、十万头奶牛、十万头肉牛生产大县。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0万吨、15万吨和100万吨。
推进大荔农业科技园区、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形成西部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全省绿色食品新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扶持特色饮料、专用面粉、文化名酒等食品工业,打造绿色安全、高效优质的“大厨房”。2015年,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0个,过亿元涉农龙头企业50家。
突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文化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向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整体谋划黄渭洛三河文化和山水风貌大景区建设,重点实施韩城禹门口、洽川湿地、大荔沙苑、潼关三河口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形成串珠式大水大绿主题旅游景观带。加快华山景区综合开发,实施华山索道、文化创意园、论剑主题公园及西岳庙保护性开发项目,打响"华山论剑"国际知名品牌。推进华山申遗、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推动华山旅游集团上市。提升洽川景区发展层次,尽快实现国家4A景区目标,努力建成国家5A景区。加强少华山、太华湖、潼关古城等周边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建设。积极开发温泉养生、探险漂流、农事体验、民俗娱乐、古城观光等新型旅游产品,完善秦东旅游大环线。创新景区开发建设机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办好华山、洽川、通用航空等旅游节会活动。
深度开发司马迁祠、梁带村两周遗址、仓颉庙、唐帝王陵、杨公祠、潼关古城、魏长城遗址、党家村民居、朝邑古镇、天下第一仓、白氏祖茔等人文景区。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和文化创业创意园区建设,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300亿元。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区,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加强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关中水乡”,建设中心城市“一河两岸”水景生态区和绿色长廊,推进蓄水建湖、活水兴城工程,建设主城区“东湖西海”、渭水生态园、湭河入渭生态区以及天骄湖、天子湖、天卤湖、大荔沙苑湖,实施“引水进城”和“引清剂湭”以及平原水库等水利工程,尽快完成湭河治理二期工程,形成新的生态景观。以二华夹槽为重点,加快实施渭河南山支流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抓好渭河下游综合整治和"二华"干沟蓄洪建湖工程。扎实推进以城市段为重点的渭河防洪治理,建成滨河生态走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快解决剩余1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黄、渭滩区的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建设“绿色渭南”,构建以“一山(秦岭)、一塬(渭北台塬)、三河(黄、渭、洛)”为主体的生态网络构架。加快黄河、渭河、洛河及秦岭北麓、渭北丘陵沟壑区五大生态区建设,推进城市森林化、城镇园林化、乡村绿荫化等九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黄河湿地等保护区建设,治理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区,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平原绿化工程,启动秦东大地园林化工程,营造渭北旱塬干杂果林带,建设西潼、西禹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国省干道生态景观。
2015年建成渭南-潼关快速干道和沿黄公路。加快推进108国道渭南-韩城段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卤阳湖内府机场、西渭物流快速干道、煤冶金专线等通道建设。为西安-太原客运专线、西合铁路复线、西安-阎良-富平城际铁路,渭南-玉山、华阴-韦庄、蒲城-白水、合阳-凤翔等高速公路以及连接渭南的西咸西咸新房北环线工程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加快信息化步伐,推进基础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物联网,建设渭南信息港。
完善电网建设,形成33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的九大供电区。2015年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抓好以韩城为核心区的煤层气开发,加快实施天然气、煤层气输送管网配套工程,形成双回路供气,积极推进县县通气工程和新农村气化试点,建设“气化渭南”。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和储备规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2015年耕地保有量924万亩。
创建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加强重点领域低碳技术应用,加快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加大清洁能源开发,打造国际低碳技术应用与投资示范区。
加快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渭河流域治污三年行动方案,渭、洛河入黄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累计削减10%以上。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统筹和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文明程度,构建和谐渭南,大力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城乡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0%以上。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寄宿制、标准化工程建设,率先实现农村中学进城进镇寄宿学习,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园区建设,筹建渭南工业职业学院,推进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建成3-5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5个专业性实训基地、2个综合性实训基地,打响"渭南技师"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职教基地。支持办好渭南师范学院。
加大人才引进开发力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和失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城镇退役军人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力争2012年实现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强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升级“三甲”,全面实施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力争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改善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卫生监督设施,配备乡、村卫生技术人员,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积极开展医保经办机构城乡统一改革,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加快建设市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逐步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乡乡有文体中心、村村有公共活动设施。力争到2015年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推荐阅读:
(来源:八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