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6日消息:从今日起,上海桃花节将以“缤纷桃花秀,多彩浦东游”为主题,迎来第22届盛会。届时,浦东五大桃林将开门揖客,中外游客能到上海近郊亲身体验没有都市喧嚣的人面桃花、红云生靥的世外意境,尽享大自然的乐趣。
上海桃花节为何能成为著名文化旅游品牌?其运作成功的经验,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以天然空间与人工栽培相结合,营造了大片优美、幽静的浦东桃花源胜境,辩证地解决了人类宜居生活中动与静的关系,有利于休闲旅游者的身心舒畅。其次,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桃花节植根于上海本土文化,在做足桃花文章的同时,捧出了浦东的民俗和传统文艺样式的江南丝竹、海派民间舞蹈、沪剧、石雕、婚俗表演等,陶冶人们情操。第三,桃花节与农家美食相结合,使踏青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本地绿色特色美食浦东三黄鸡、南汇南瓜饼、野荠菜馄饨、河鲜鱼虾等农家“土产”,成为桃花节重要亮点。第四,办节手笔大,舍得拿出土地种桃。浦东土地开发潜质好,每寸土地都是“造币机”,但为建设优美环境,不惜拿出3000多公顷土地来建“桃花源”,不搞工商业或房地产开发,这种气魄和眼光,说明浦东人会算环境、人文、人脉的大账,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与大自然绿色环境的和谐相融。当然,上海桃花节的成功,还有精心组织、悉心服务,高明的策划推介,以及交通、餐饮等配套因素。
上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独领风骚的著名品牌。桃花节办得越来越好,又新添了上海的一张人文名片。如果从满足海内外游客更高需求的标准看,我认为桃花节向更深层次发展方面尚有空间:一是可否将原先已开启的市民“认养”桃树活动继续做大,并在每年春夏两季桃花盛开、桃子成熟之时,举办“认养”者的探亲、访游活动,以增强市民(游客)的环保意识。二是桃花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再加强,除在桃花节期间进行民俗文艺展示以外,可否在节庆期间举行“桃花诗(文)会”,邀集文学名家创作吟咏桃花题材诗词(文章),请艺术家创作以桃花为题材的歌舞,吸引游客参与写诗作文,并在“桃花诗会”上奖评优秀作品,将其出版或举行吟诵、歌唱盛会。中国咏桃诗传统,已有数千年之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亦写下大量的咏桃诗篇,其中有北齐的萧慤,唐李世民、李白、白居易,宋苏轼,明文征明、于谦,清梁启超等,何止数十上百名家?今天,我们应欢迎更多的诗文名家来吟咏桃花、描写美好春天。三是进一步加强上海桃花节的窗口传播意义,造就更旺的人气,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看上海的发展,看浦东的现代化和人文环境,让他们感受浦东的这片热土,让上海桃花节的这道文化风景更加亮丽!
推荐阅读: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