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胡贵华的幸福生活

2012年04月05日 10:13中国花卉报 陆继亮

中国园林网4月5日消息:由于云南旱情持续,花卉基地缺水让当地不少花农犯愁,但位于郑和故乡晋宁县宝峰镇前卫村的花农胡贵华一天的生活却还是像往常一样,工作悠闲,日子舒心。 

“2月13日,月季成交3000支,销售额6000元,单支最高价7.5元每支”。今年2月14日情人节早晨6:30,胡贵华睡在床上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到了他的“聚点晨曦月季”品牌前一天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简称KIFA)的交易情况。看到这个短信,结果虽在意料中,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平常收入的5倍!下午5:30左右,他就可以到离基地不远的镇上取出现金为新居准备点家具,或购买大米等生活必需品了,这些花款是通过KIFA的结算系统打入银行卡的。 

大部分日子,胡桂华重复着5年以来每天都做的事情。早晨7点起床后先到月季基地转一圈,查看月季的生长情况,看看是否有病虫害或其他问题,根据最新掌握的市场信息和月季的产量情况,安排工人浇水、打药或采花、包花。 

9点整,他通过手机把当天的月季产量、品种等信息发到拍卖中心,然后听工人说说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市场行情、生产技术或者拉拉家常。剩余的时间便处于机动状态,逢情人节等重大节日的时候,他会跟工人一起忙活,但大多时候是跟朋友打打电话或者去其他地方参观、学习。 

中午1点,在离基地几百米的一块空地,拍卖中心的短途运输车准时抵达,他跟其他几十户花农一样,把经过严格分级、包装好的月季送到这里,交给拍卖中心的工作人员,然后领回一张发货单,一天的工作就算正式结束了。 

下午的清闲时间,胡贵华首先登录拍卖中心查看自己的交易信息,记录产品有无缺陷、各个品种的售价、级别变化等信息,然后登录云南花卉网等国内专业网站,学习和借鉴有关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看看国内外花卉行情、产业发展等最新动态,剩余时间便看电视,喝喝茶,或陪女儿玩耍…… 

“现在,家里都能上网,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胡贵华说着便快速打开电脑,鼠标定格在销售总计栏目:“一年左右时间,我的月季已销售了40万元,去掉成本,纯收入在20万元左右,亩纯收入平均1万元以上。价格稍微变化,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只要每支月季能多卖5分钱,一年就相当于多得了一辆5万元的轿车了。”闲聊中,胡贵华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城里买了新房,今年还准备在老家再盖一栋小楼,改善一下父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此外,为了带动更多的人种花致富,他还指导、帮助外地亲戚到晋宁租地种植月季,为他们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摆脱了常年在外游荡打工的艰苦日子,让一大家人相聚一处,幸福地生活着。 

说起打工的事情,胡贵华感受颇深。他自昆明市农校毕业后,在矿山当过矿工,也跟着朋友在斗南花市当过卖花工,当时自己连生活费都还要家里补给。想起过年没钱回家团聚的日子,心里真不是滋味,看看周围的人种花发财,他不服气,自己农校毕业有基础知识,为何就不能种花?2006年,胡毅然回家租了5亩地种植月季,从此生活得以改变。 

胡贵华告诉记者,能有今天悠闲又幸福的日子,得益于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还要归功于KIFA。“首先,KIFA具有公开、透明的交易体制,拥有的1000余位购买商帮助花农解决了销售难题,保证了产品的销路。拍卖市场未成立之前,花农每天起早贪黑,肩挑脚走或赶公交车去斗南花卉批发市场卖花,来回至少也得半天时间,既辛苦又缺乏稳定的销路,花农处于十分被动的艰苦境地;其次KIFA提供短途物流服务,为花农解决了运输难题,把花农从销花、运花等繁琐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专心投入生产;再次是借新农村建设东风,花农实现了在家上网,花农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交易系统,随时查询销售信息,第一时间方便、快捷知晓行情动向,并综合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做好生产计划,规避市场风险;最后是 

KIFA组织的专业团队,帮助花农解决生产和销售中的难题,组织花农进行鲜切花采摘、分级、包装、保鲜等采后处理培训。

推荐阅读:

福建龙岩永福镇花农奋春耕 大学生村官给力

35花农昨加入南海万顷洋百合花专业合作社

平邑专业合作社引领林农抱团致富

河南:新乡大力发展鲜切花 为农民铺就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