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7日消息:近年来,我国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也呈多元化趋势。不但农林院校、工科院校和综合院校中的园林专业数量显著增加,就连部分民族类、艺术类和师范类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园林专业。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日前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教授就园林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等热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前提:坚持综合培养 张启翔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的起点和归宿。“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是园林专业从创建之日起就一以贯之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他说,实践证明,综合性的培养模式是园林专业本科生不断拓宽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前提。这种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综合性上。
园林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专业。他认为,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生态、生物、设计、建筑、工程、艺术、历史、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受到园林植物认知方法、栽培养护技术、育种技术、种植设计方法、插花技法、绘画技法、制图方法、园林规划设计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同时,园林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及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生态学理论、植物学理论、艺术理论及规划设计等理论进行艺术创作及表达的基本能力;具有园林绿化施工与组织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综合性的专业素质上,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以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包容精神和审美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
根本:强化专业基础 张启翔说,专业基础是专业建设和拓展专业领域的根本,是复合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性的培养目标离不开宽厚的专业基础,只有掌握了各个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知识,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在他看来,园林植物领域的高端人才需要有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园林设计领域的高端人才需要有绘画、美学、力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
核心: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张启翔说,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重点应该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他强调,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比例,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按照基本技能、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分层培养、层层递进的思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他告诉记者,目前园林教育实习基地资源比较匮乏,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无法有机融为一体,极大阻碍了园林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他建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分批到基地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搭建就业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习机会,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在科研单位的实践实习,能培养他们认真的科研态度,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拓宽专业知识,使专业知识更具有前沿性和时效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动力:培养专业兴趣 张启翔深深体会到,浓厚的专业兴趣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和动力。
他说,拓宽专业视野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平台,通过设计竞赛、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不断让学生汲取营养,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活力:突出专业特色 “特色发展是专业建设的活力。”张启翔指出,各院校应该在综合性培养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师资力量、院校性质和市场定位有所侧重地发展,实行品牌战略,不断强化自身特色。
他说,我国开设园林专业的一些高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各自特色,应进一步确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长期形成的各地区地理资源优势和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各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科技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发挥科技支撑产业的功能,形成各具优势的科研特色。
保障:加强专业规范 张启翔说,专业规范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在人才培养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应该严格加强园林专业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各高校在满足专业规范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建设。
他认为,应该严格控制开设园林专业的数量和招生规模,避免出现招生人数过多而出现培养人才恶性竞争、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等问题,以促进园林专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