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正在崛起的“生态之城”

2012年04月17日 10:04福建日报

中国园林网4月17日消息:“妈妈,你看这里有好多鱼!”12日傍晚,漳州江滨公园微风徐徐,人们领着孩子,或放风筝,或观景、健身,一个小女孩看着临岸活水中的鱼儿,兴奋不已。

漳州九龙江畔曾经大排档云集,带来了水体富氧化污染问题。去年,漳州市提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并继而规划设定“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清理江滨大排档,建设江滨公园,成为生态城建设的第一个大手笔。

如今,放眼江滨,杨柳依依,花草掩映,休闲、健身、观景设施一应俱全。正是在规划引领下,漳州城乡生态环境改善,漳州市民的生活品质稳步提高。

呵护母亲河,牵引灵动的漳州

“山水灵动”,是一位作家对漳州的新印象。打造水城,是漳州总体规划建设的首项目标,

九龙江,漳州的母亲河,在巩固近年来水质管控、水土保持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水系绿化、造景建设,河道、河畔越来越美。

“以前一遇大雨,村里就发生内涝,更别说有什么风景。现在没问题了,雨水很快就能排出去。”漳州龙文区九十九湾边,朝阳镇浦口村村民张鸿盛告诉记者。九十九湾是九龙江北溪、西溪两大干流的连接线,全长17.2公里,在漳州市区穿城而过,是当地最大的城市内河。

曾经,由于多年疏于管理,造成九十九湾漂浮物泛滥、河道堵塞、水体污染严重、泄洪能力锐减。

随着九十九湾整治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使九十九湾重新“活”了起来。

龙文区每年安排54万元专项管理经费,确保河畅水清,水生态环境良好。与此同时,投资120万元对景观改造工程进行整体设计,力求将其打造成水上城市通道、生态景观绿带、闽南文化走廊。

九十九湾畔,“碧湖生态园”建设正全力推进。这个生态园超过3000亩,将是全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以此为核心,江滨路以南、迎宾路以北、九龙大道以东、龙文路以西地块将成为漳州新兴城市中心。

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这是漳州的城市特色风貌。漳州将发挥九龙江北溪、西溪穿城而过的天然优势,做足水文章,打造一江两溪四岸滨水景观带、城市内河景观带,实现城到哪里、水到哪里、景观到哪里。

公园齐相拥,烘托绿色的漳州

目前,仅漳州市区就有5座已建成的公园:中山公园,胜利公园,九龙公园,江滨公园,以及去年对市民免费开放的云洞岩国家级风景区。正在加快建设的还有体量更大、功能更丰富的碧湖生态园和22个郊野公园。市区将规划建设成3个旧公园为点、江滨公园为带、郊野公园环抱的宏大生态景观。

在漳州江滨,新堤的建设按“百年一遇”的标准构筑,堤后、堤上设有8米宽的防汛通道和步行街。“漳州江滨公园有自己的个性。”漳州市规划局负责人说,三个标段沿江布局,依次为闽南民俗文化、漳州历史风貌、江滨自然休闲的主题。园内植物以开花乔灌木为主,合理搭配地被植物成自然式的群落,形成季相明显、四季有花的园林景观效果。

漳州郊野公园是以九龙江为依托,以山水林景观为特色,分为水岸公园、水廊公园、山林公园、林带公园、农林公园、岛屿公园、红树林保护区公园等七大主题。

“春天看什么、夏天看什么、秋天看什么、冬天看什么?我们正在按市里的郊野公园规划实施。”在长泰县山重村,十里花海,四季如春。县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以前,这里每到春天,漫山的油菜花十分吸引游客。可是春天一过,花期过了,游客就少了,因此按四季花期布置了十里花海。现在,这里常年游人如织。

历史焕新彩,打造文化的漳州

走进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历经数百年的明清古建筑便赫然在目。古厝群中,还矗立着全省唯一的华佗庙。在未开发之前,这些满含历史记忆的建筑以水为枕,静静地躺在九十九湾畔。

在漳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像湘桥古民居这样的遗迹将不再被遗忘。

“漳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生态保存较好。文化底蕴是漳州城市规划发展的优势。”漳州副市长王毅群说,漳州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将改造修缮历史名人古迹、历史文化街区,把人文的、精神的城市内涵展示出来,凸显城市品位。

最近,云霄开漳名胜将军山公园基本建成,是全省首座开漳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公园规划用地86公顷,投资1.5亿元,仿唐代建筑风格设计建造,规划结构为“三山一湖”、“三点一线十区”。1300多年的“开漳圣王”文化在台湾及东南亚一带颇具影响力,仅台湾“开漳圣王”庙宇就有300多座。如今,您来云霄将军山,可以更好地探寻漳州历史文化的源起。

游漳州,必游明清历史古街。这条位于芗城区的古街承载着漳州人祖祖辈辈的历史文化记忆。近年来,古街还实施了香港路、台湾路、府埕等片区修缮整治工程,使历史街区环境面貌得到巨大改善,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这里已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芗城要建设漳州的‘首善之区’,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势在必行。”芗城区委书记黄庆辉说,芗城区将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打响陈元光、朱熹、林语堂等文化品牌,发展好灯谜、锦歌、芗剧等传统艺术,组织实施天宝香蕉园、陈元光漳台文化公园等项目。与此同时,加快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业优势。

推荐阅读:

陕西环保厅长何发理:跨界生态补偿如何迈出第一步

海南坚持生态立省 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株洲云龙示范区要建湖南省首个低碳生态城

青海门源县打“生态牌”建宜居高地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