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市创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先进单位纪实

2012年04月13日 09:31张掖日报武开义

中国园林网4月13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造林绿化表彰动员大会。会议表彰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0年来,为绿化祖国、建设良好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张掖市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的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林网更新改造及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国土绿化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森林面积69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0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6平方米。先后获得“甘肃园林城市”、“甘肃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建绿洲”的林业发展战略,山、水、田、沙、林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先后编制了《张掖市林业发展规划纲要》、《张掖市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张掖市城乡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等,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做到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项目有设计,增强了国土绿化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保证了造林绿化各阶段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在具体实施中,根据不同区域,因害设防,分类施策,造封结合,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植被较好地段,加大封育力度,有效保护天然原生植被;绿洲与沙漠、戈壁交界处,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营建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前沿腹地压沙障、植灌木,有效控制流沙移动;绿洲内部营造“杨树大林带、果树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

“十一五”以来,我市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及北部荒漠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至目前,累计完成祁连山区人工造林5万多亩、封山育林290万亩、封山禁牧224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20.41万亩,其中封育15.6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60.17万亩,其中封育35.77万亩;农田林网覆盖面积150多万亩,绿色通道828公里;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328万亩。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加强,对维持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孕育了张掖类型多样的湿地资源,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1万公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提出以湿地保护为引领,建设生态张掖的发展战略,将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列为全市“十大工程”之首,举全市之力组织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批复建设,使黑河湿地保护工程融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实施的国家重点项目“甘肃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甘肃黑河流域湿地恢复与治理”,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1万公顷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湿地区域景观恢复工程和湿地保护中心业务楼建设如期完工,湿地生态博物馆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及景观绿化等生态建设项目强势推进,依托湿地建设的占地面积1.1万亩的滨河新区以崭新的面貌显现,我省首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掖市润泉湖公园揭牌,雏形初具的湿地公园成为张掖生态建设的地标性工程。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的开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大局、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张掖实际、具有张掖特色、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科学发展之路。

我市从建设大生态、大园林、大景观的高度出发,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广泛开展市级“园林化单位”和“花园式单位”达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新农村绿化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构建“绿网”,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拥抱乡村,城乡园林绿化取得新进展。至目前,全市城区绿地率达35.04%,绿化覆盖率达40.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96平方米。与此同时,始终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总体推动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郊外围防护林和村镇绿化工作力度,城郊绿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县区城郊平原区造林保存面积达1439.2公顷,林木蓄积量达25.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31.5%,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5.4%,丘陵区达51.3%,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6.01%,村屯达32.97%,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园林绿化格局。

推荐阅读:

浙江省林业厅要求各地推进全省平原绿化

驻京部队积极参与首都平原绿化造林

浙江永康:投资三亿打造推进平原绿化工作

河南信阳息县创新平原绿化模式 解决两大问题  

(来源:张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