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民呼吁垃圾箱须人性化

2012年03月05日 09:03东南网

如此垃圾箱,叫人无从伸手。

中国园林资材网3月5日消息:漳州在2002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日前,有读者反映,漳州市区的分类垃圾箱由于标识不清,导致无从分类;在部分小区,由于使用翻盖式垃圾箱,导致市民倒垃圾不方便。

读者在来信中呼吁:应当设置更具“人性化”的垃圾箱,以方便市民使用。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记者于3月2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标识太简单 垃圾分类难

在部分街头和小区内,记者看到,当前漳州市区垃圾桶大多分为两色一组,只注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字样,很多市民在扔垃圾时并不能明辨垃圾的性质,因而乱扔垃圾。

3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九龙公园附近某小区,走近垃圾桶发现,标明“不可回收垃圾”的黄色垃圾桶中不时出现易拉罐或矿泉水瓶,而在标明“可回收垃圾”的绿色垃圾桶里则有剩菜剩饭出现。陈小姐是小区的一位新住户,记者看到她把一个塑料饭盒扔到了“不可回收垃圾”桶内。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塑料属于可回收物时,陈小姐有些无奈地说:“我也想把垃圾扔到正确的那个桶里,问题是垃圾桶上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标志或提示,没办法,只好随便扔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来倒垃圾的小区居民,其中“比较清楚垃圾应如何分类”的只有两个人。大多数被采访居民都表示,目前分类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不够醒目、清楚,他们想分类扔垃圾也是“有心无力”。居民陈奶奶告诉记者,虽然有的垃圾桶顶部有文字提示,但“字太小,加上风吹雨淋,早就看不清了。”林先生说得更直接:“看字太麻烦,就为扔个垃圾,谁肯花那个时间啊。”

针对这些现象,林先生说,虽然“垃圾分类处理”已经实施很久了,但很多人对于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还不是很明白。因此,他建议在分类垃圾桶上加注更加人性化的图案标识,帮助和引导市民正确使用。

翻盖不方便 垃圾随便丢

除了垃圾桶分类标示不明显,不直观外,部分小区的垃圾桶设计为密封翻盖式,丢垃圾时需要用手推开翻盖。这种需要将手弄脏才能将垃圾扔出去的设计让许多市民望而却步,不愿将垃圾投到应该投放的桶内。

当日上午九时许,记者在江滨路附近的一个小区内看到,垃圾桶上的翻盖污迹斑斑,而桶边则零零落落堆满了垃圾。许多手提着垃圾袋的居民,即便走到垃圾桶附近,也不愿用手推开翻盖,将垃圾丢入桶内。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看到那样的盖子就觉得恶心,怎么可能用手去拉开。如果有垃圾袋,只好用袋子去撞开,否则只能随手丢弃了。

该小区的保洁员郑阿姨证实了这位居民的反映。她告诉记者,密封翻盖式的设计方式本意是好的,垃圾杜绝了和外界接触,夏天没有了苍蝇蚊子。但是只要有人弄脏了翻盖,接下来就没人愿意推盖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新型垃圾箱有望普及

“细节决定结果。”一位市民表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要靠市民素质的提高,但为大家创造一个 “讲文明”的条件也很重要。

可喜的是,去年年底,作为漳州市区首批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小区,钱隆首府、天利仁和、龙湾盛世等3个小区已经安装使用垃圾分类箱。

在这些小区内,垃圾箱分为红蓝灰三种颜色,垃圾桶的桶壁、桶沿上都画有简洁的“分类垃圾”图案,旁边再配以文字提示,一目了然。居民可以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进行投放。红色的为“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蓝色的为“可回收垃圾”,如玻璃、可乐罐等;灰色的为“其它垃圾”,如一次性餐具、破旧陶瓷品、尘土等。这类垃圾桶还设计为脚踏式,避免了大家用手推开盖子的麻烦。

市有关部门表示,等3个试点小区取得成功经验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同时也希望市民能树立垃圾分类意识,使得新设施能物尽其用。

推荐阅读:

柳州赏石春交会引来八方奇石荟萃

自然天成景观石 依然得人们欣赏和喜爱

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建造错层钢架大棚

我国温室业迎来了机遇还是寒潮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