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31日消息:武夷山下绿波涌,赣江源水清见底,城市村庄美如画……近日,走进石城县,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近年来,石城县秉承“生态为重”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强心剂”。
■全民环保热潮涌起
前不久,石城县300多名生态环保志愿者来到赣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了“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主题志愿活动。志愿者向周边村民宣传环保法规,并为古树名木挂起了保护牌。志愿者邓功勖告诉笔者,这样的环保志愿活动他每年都要参加十几次。
为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石城县不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每年定期举行大型生态环保主题志愿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业园区开展义务宣传和义务劳动,让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该县在县电视台、《赣江源报》开辟生态环保专栏,宣传环保政策法规,并利用宣传栏、宣传橱窗、科普读本等向群众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去年,该县举办环保宣传文艺会演和环保知识竞赛33场;组织了300余人参加环保骑行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莲乡“全民环保”涌起滚滚热潮。
■产业生态比翼双飞
近日,在横江镇洋地管理区的一座木制简易房前,村民范盛兴正将一袋袋蘑菇搬上三轮车。他告诉笔者:“这里原来是我家开的一个木材加工作坊。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设立以后,禁伐林木,我的作坊因断了原料来源而关闭。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村里的农家乐越开越多,我把作坊改成了蘑菇种植大棚。现在,附近的几十家农家乐都在我这里买蘑菇。”
丢下砍树斧,发起绿色财。近年来,地处赣江源头的石城县淘汰了木材加工、造纸等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清洁产业。该县推行木材采伐零指标措施,取缔山间小造纸厂、木材加工厂和烧炭厂280余家,关闭全县的木炭交易市场。该县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矿山设备采选基地,引进绿色食品、矿山机械企业20多家;利用荒山坡地、残次林、火烧迹地发展无公害油茶产业基地10万亩;利用丹霞地貌、温泉、赣江源头、石城灯彩等优质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了通天寨省级地质公园、大畲荷花观光园、九寨温泉度假庄园、赣江源生态旅游景区等4个精品景区,形成4条精品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亿元;出台贴息贷款、产业帮扶等优惠政策,帮助原有的造纸户、烧炭户转产转业,从事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旅游纪念品生产等,走上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
■乡村荡漾低碳新风
住的是节能新型住房,做饭用沼气,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小区道路用上了太阳能路灯。在小松镇古井社区,低碳环保设施进入家家户户。村民邓晓红说:“有了太阳能和沼气,村里的环境好多了,用太阳能和沼气烧水做饭省时、省力又省钱。”
该县抢抓国家项目扶持机遇,新建沼气池2万余座,并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积极探索推广“猪—沼—果”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实行种植、养殖、沼气、果园“四结合”,改圈、改厕、改厨“三配套”,走“以猪养沼、沼液养园、沼渣肥田、种养平衡”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提高效益的多重效益。该县大力推行绿色植保技术,推广振频式杀虫灯1000余盏,推广有机肥抚育、栽种山苍子防治油茶烟煤病等绿色植保技术20多项,化学农药、化肥用量减少30%。该县在280个村、10个集镇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兴建无公害垃圾填埋场4个、垃圾池1000多个、垃圾焚烧炉100多个,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该县还大力推进农村能源改造,70%的新建房采用了节能新户型,全县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3万多平方米,安装小区节能路灯180余盏。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赣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