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体育场休闲广场部分健身器材已损坏。
中国园林资材网3月23日消息:天气转暖,市民纷纷走出室外,用公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可眼下,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等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令人十分可惜。这里面不排除有不少人为损坏的因素,也暴露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健身器材管护难。
健身器材磨损多
3月12日上午,记者在雷锋体育场休闲广场看到,一个漫步机上的一条“腿”断了,旁边的两个漫步机部分零件已经锈迹斑斑,部件与轴连着的部分已出现空隙。经常来此健身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广场上健身器材破损的情况很普遍,已经见怪不怪了,能用就凑合用。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广场大约有90余组健身器材,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磨损、上锈等情况,破损情况比较严重的是漫步机,有3组漫步机都是“缺胳膊少腿”。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居住小区,小区内健身器材损坏的情况也非常普遍,顺城区将军堡街道远方社区的健身器材大都上锈发黑,新华街道乾安社区内的健身器材多数上锈掉漆……
管理维护成难题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处处长胡彦波告诉记者,公共场所中的健身器材绝大多数是上级体育主管部门赠送的,管护工作遵循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抚顺市全民健身工程及设施管理办法》有规定,全民健身工程及设施兴建与受赠单位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园、社区、行政村、小区物业管理等单位,这些单位对受赠器材享有产权,负责器材安装、使用、维修维护、拆除和管理等,保证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受赠单位往往因缺少资金而无力维护。经政府协调,目前的健身器材维修工作由生产厂家承担,但厂家受资金限制,每年只能对部分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去年,望花区只有13个社区的健身器材得到维修。
建议推行三级管护制度
顺城区将军堡街道建安社区的89岁老党员刘洪勋一有时间就义务修理社区内的健身器材。一些来锻炼的居民也会帮着给器材加点油。建安社区内的健身器材是2003年安装的,居民小修小补的行为从没断过。建安社区书记胡遵红说,社区发动居民参与健身器材的管理与维护,居民参与积极性很高,器材部件因生锈转动不顺、螺丝松动等小毛病一般居民都能自行解决,而“缺胳膊少腿”等大问题就由社区向有关部门求助解决。去年,区人大代表安新朝与相关部门协调,对社区内的健身器材进行了一次大修。“管护健身器材,只靠社区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发动居民共同参与爱护。”
针对健身器材的管护问题,胡彦波表示,应该推行政府、受益者、销售单位的三级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列出专项维修经费,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养护;作为受赠者也不能光受益不管理,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希望销售器材的厂家能对自家的产品与使用单位建立跟踪维修管理制度;社区可以采取认养的方式来管理维护健身器材,还可以发挥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共同维护健身器材。
推荐阅读:
(来源:抚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