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6日消息:园林股并非只有东方、铁汉和棕榈,相比之下,今天顺利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普邦园林(002663),或许才是真正的行业先锋。
全产业链傲视群雄
大园林有望成就大公司
普邦园林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苗木种植以及园林养护等,涵盖了园林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遍及全国六大区域。公司近九成收入来自于园林工程施工,其余的主要是设计收入,还有很小一部分来自于园林保养维护业务收入。
公司在2009、2010年全国园林绿化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均位居第5位,具有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资质,具备了从设计—施工—苗木采购供应—园林养护等多环节完整产业链的一体化运作丰富经验,能够承接并顺利完成各种规模大、工期短、技术要求高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并在项目运作中,不断完善公司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提升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园林绿化行业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苗木种植以及园林养护四个方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苗木是园林绿化业行业最重要的园建材料,在园林工程中的成本一般占采购成本的40%,其价格波动将对整个工程利润率造成显著影响。目前我国的花卉苗木种植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无法很好地满足园林绿化需求。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销业务已经成为大型跨区园林企业的共识。同时,优秀的设计能力不仅能成为园林公司的利润增长点,还能帮助其树立独有的特色和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增强业务承揽能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毛利率。目前,第一梯队的园林企业都有自己的设计院。此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作为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蕴藏这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2008-2009年开工的市政园林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全面进入养护期,按照每平方米每年2元养护费用计算,仅绿化养护的国内产值,每年就达到400亿元。
事实上,在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级推动下,园林行业需求旺盛。2010年我国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297亿元,2001-2010年间平均年增速为32%,显示了极高的行业景气度。
根据粗略统计,地产项目配套园林占项目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随着地产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园林工程对于提升地产项目价值的作用愈加凸显,园林投入的占比将会越来越大。保守估计,假定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等于地产开发投资总额,2010年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48267.07亿元,以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作为园林投入,则2010年的地产园林市场规模达965.34亿元。
而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那么十年间将新增60.9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计算,则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将达12万亿,按照2%的比例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中取出用于地产园林建设,那么将有2400亿元的地产园林市场规模,这表明地产园林在接下来十年里市场空间巨大。
相比广阔行业前景,园林绿化行业的集中度却较低。目前我国园林绿化企业数量总计已达16000家左右,但2010年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也才二十亿元。由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高度分散、跨区域龙头公司屈指可数,未来行业集中度快速向资金和综合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集中将是大趋势。今后行业的纵向整合将是大势所趋,因此横向强者恒强的局面将会形成,对2011年营业收入为13亿元、市占率不足1%的普邦园林来说,未来成长空间极为广阔。
占据价值链高端
多重优势构筑“护城河”
在园林绿化行业,普邦园林市场口碑和内部管理俱佳。公司拥有突出的设计实力,在2010年园林设计收入排名中名列第二,设计毛利率高于所有园林上市公司(设计业务的毛利占比超过30%)。公司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过往项目屡获大奖,与中海、万科等国内龙头开发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场口碑好。公司内部管理良好,费用率、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较同业公司低,经营较为稳健。公司对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投入大,重视管理,积累深厚。
近十年来,普邦园林建立了超过300人的设计师队伍,设计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21%,领先行业水平(东方园林(行情,资讯)12%,棕榈园林(行情,资讯)18%,岭南园林14%)。公司10年来签订的设计合同超过700个,创立并形成了多种特色鲜明的园林风格体系,在设计上树立了普邦的品牌,承建或参建的项目多次获得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公司与美国SWAGROUP、贝尔高林等近十家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向客户提供方案深化设计等后续服务,同时也使公司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保持在业内的领先水准。上市后,预计公司将进一步增强设计实力,并通过设立景观设计分院(区域拓展)和横向收购等方式提升园林设计收入和毛利率。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凭借优异的经营业绩和一批批精品工程,逐渐树立了优质、精工、有艺术品位的品牌形象,具有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同业公司认可度。公司与国内具有行业领导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建立了长期、广泛、紧密的合作关系,主要客户包括万科集团、保利地产(行情,资讯)、保利投资、中信(华南)集团、合景泰富、融侨集团、新鸿基地产、长隆集团、方圆集团、侨鑫集团、中海地产等。公司每年前五大客户均为一线地产商,收入贡献在占比逐年提升,到2011年已经达到50.58%。
在“优质大客户”的发展路线下,随着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在业内不断提升,普邦园林在选择项目方面存在一定的主动性。公司更倾向于承接一些毛利率相对较高,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大型项目。事实上,公司大型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的承接及运作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大项目收入占比接近所有项目的一半,带动工程项目毛利率提升。同样得益于优质的大客户资源,公司实现跨区域快速扩张,降低跨区域经营的风险。当下游地产商客户开辟新市场时,通常也会将与之结成长期合作关系的园林企业带入新市场。因此,与大型知名客户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园林企业扩大现有市场和开辟新市场。
公司历年的园林工程施工收入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公司通过稳定华南区域市场,重点发展华西、华北区域市场并积极开发华中,基本构建了以全国主要经济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全国性市场网络布局。随着公司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张,2011年公司华南地区以外收入占比达42.32%,公司在华南区以外的业务收入增速较快,成为公司收入的新增长点。
从企业绩效和管理看,普邦园林经营较同行稳健,具有很好的管理运营能力。2008年-2011年间,公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CAGR)为41%,净利润CAGR为55.49%,增长迅速。2010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产生了5894.24万元的激励费用,因此净利润同比下降8.57%,如果剔除股权激励的影响,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2%,保持良好势头。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公司的收现比业内最优,资金管理能力突出。园林工程行业的资金驱动效应非常明显,良好的资金流控制能力是园林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由于工程竞标程序、结算支付时滞等原因,绝大部分情况下施工方都需要垫付资金,实际项目中垫付资金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的结算速度,也即进度款回款速度。只有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才能够接下比较大、比较多的项目。2006年-2010年间,普邦园林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规模控制较好,每年的(存货+应收账款)/收入的比例都保持在40%以下,(预付账款-预收账款)/收入比例在2007年一直维持在负的水平,总体处于行业最优水平,表明公司项目的合同付款条件、进度款控制以及对物资的调配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公司经过长期培养和积累,目前拥有2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园林专家超过70人,15年以上的技术人员超过150人,5年以上经验的技术人员超过400人。2010年,公司花费5900万元实施了股权激励,以提升高管的执行力。由于人才优势突出,公司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模式并建立多层次的技术研发中心,确保了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平,有效提升了议价能力。
募资项目提升实力
上市驱动新一轮高速成长
公司本次公开发行4368万A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大约募集3.5亿元,将主要用于设立景观工程分公司(占比46.87%)、苗木基地建设(占比37.52%)和设立设计分院(占比15.61%)。其中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均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普邦苗木。
其中,设立景观工程分公司将有利于公司拓展华南地区以外的工程业务。在设立景观工程分公司之前,公司60%收入都来自于华南地区,西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区域的收入均低于7%,区域局限性明显。建立景观工程分公司将有利于公司在保持华南区域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区外业务的扩张,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苗木基地的建设将会提高公司苗木的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苗木材料是园林工程公司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依赖性强。除募投项目用地外,公司长期签约的苗木基地共848.59亩,明显低于同类公司,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及原材料供应的稳定。如苗木基地项目运营稳定后,苗木供应将得到有效的保证且生产成本也将降低。
此外,如果公司成功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设立园林设计分院,将有利于公司人才的引进及异地设计业务的扩展。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都是我国园林设计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在高校园林设计专业前8排名中,这些区域占据了5个席位并且这些地区对园林美观及实用等因素要求较高,普邦在发挥自己设计优势的同时又能吸引到当地的设计人才充实自己的人才储备。同时,北京、上海和成都在这一轮的房产调控中受影响较小,如公司业务能在这些区域得以扩张,也有利于减少房产调控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可以预计,未来公司市政园林业务占比增加(目前10%不到)、项目大型化、大客户战略推进及财务费用降低都将使公司利润率持续提升;如能获得超募资金,公司还将具有上下游并购扩张潜力。尽管房地产市场存在波动,但多重优势突出、上市后全方位实力大幅度增强的普邦园林,未来几年有望以逾50%的复合增长率,傲视资本市场。
推荐阅读:
(来源:大众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