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卖得火 义乌苗木市场里70岁的山东大爷心中装着快乐

2012年03月16日 09:46浙中新报

中国园林网3月16日消息:昨天是植树节,也是春节以来难得的一个大晴天。在义乌农贸城临时苗木市场里,来自山东临沂的70岁的王文年一整天没闲着,帮着儿子、儿媳整理苗木,劈柴烧火。“这老天总算有了好脸色了。”老人身穿一套蓝色中山装,戴一顶蓝色鸭舌帽,脚蹬一双解放鞋,一笑起来,黝黑的脸上堆满褶子。

近两个月来,老人晚上睡在卡车上,吃着从老家带来的芝麻大饼,接连的阴雨寒冷天,使老人耳朵上都长出了冻疮,但身体硬朗的他,不觉得有多辛苦,因为在心里装着不少快乐事。

每年春节过后至清明节,义乌农贸城苗木市场都会吸引不少苗农前来摆摊销售,王文年的儿子王洪旭在义乌临时苗木市场已设摊9年。今年为了能早点来设摊,夫妻俩正月初三就来到苗木市场,成为节后第一家入驻的苗农。王洪旭在浦江也设有苗木店铺,为了生计,这些年夫妻俩春节都没回家团聚。

春节过后,王洪旭的女儿和老父亲也坐了20多个小时的汽车来到义乌,帮着一起销售苗木。

为了尽量将开支降到最低,他们在临时苗木市场旁搭建了简易房,晚上就住在里头。说是简易房,其实是用几块大三合板拼凑、外面再披上几块大塑料布遮盖风雨的棚子。棚子内铺着一张床,周围放满了东西,在棚子旁放着一个旧橱柜,这是从老家运过来的。橱柜旁放着几个高压锅、一个简易炉。见到王文年时,他正在炉边劈柴。这些柴火是他从老家特地运过来的。

一旁的不锈钢锅里,还装有六七个馒头,这些是他们一日三餐的主食。这些馒头是在附近早餐店买的,五角钱一个,王文年说,这里的馒头发酵粉放得太多,没他老家做得好吃。这一家人自己烧火做饭,早饭是稀饭加馒头,中午煮面条,晚上炒几个菜,还是馒头当主食。每到晚上,儿子王洪旭也会喝点白酒,一家人围着小方桌,聊聊一天的收入,聊聊家里人,也其乐融融。

说到吃,王文年从棚子里取出一个大编织袋给我们瞅,编织袋里用一块白布仔细包裹着一个圆圆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芝麻大圆饼。“这是我上周回老家让老伴做的,你闻闻,香着哩。”王文年说,这个饼放上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变质,味道比五角钱一个的馒头好多了。

吃完晚饭,王文年就到运苗木的卡车里睡觉,身材高大的他蜷缩在卡车后座上,没法伸展四肢,空气也闷得很,常常一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但更让他揪心的是,今年雨水多,生意变得异常冷清。好在,这些天,天气转好,王文年的心稍稍宽慰了一些。

要说一大把年纪了,远赴千里,睡卡车,吃自带干粮充饥,外人看来异常艰辛,可王文年却不觉得。“我70岁了,还能四处跑,说明我身体好;能帮儿子、儿媳做点事,我开心,他们年轻人不容易。还有,我跟你说,虽然儿子、儿媳常年不在家,我那上高中的孙子,学习挺不错,每次考试都是全校前十,考个重点大学,肯定没问题。”王文年的脸上又笑出一堆褶子。

王文年说,再过半个月,天气转暖后,他就要回老家去种地了。“我想着,如果往后这10年里,我每年都能来义乌帮儿子、儿媳搭把手,我就最开心不过了。” 

推荐阅读:

青岛大量工程建设拉动苗木价格上涨

济宁小苗销量依然较大 大苗销售与去年秋季持平

沈阳政府工程预期乐观 苗圃迎接销售高峰

天津蓟县大苗价格稳定小苗价格波动

(来源: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