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5日消息:少数民族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盼,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由梦想照进现实。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新疆、广西、内蒙古、宁夏5个自治区依托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各自的科学发展之路,经济总量的增加、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无一不在细微之处惠及民生。
今年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问题被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国全面加快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相对脆弱的西部地区,怎样兼顾并处理好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民族自治区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直面的问题。由此,“生态”、“环境”成为自治区小组讨论和代表团审议时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
西藏:雪域高原守护好一方净土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色珠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希望有机会能到西藏走一走、看一看。
她向记者回忆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情景。总书记强调,西藏要继续着力加强生态保护,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色珠介绍说,随着天保、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的实施,雪域高原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在良好生态的荫庇下,藏区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又让西藏同胞更加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青藏高原的原生态令人神往,持续升温的西藏旅游搅热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一些家庭式小旅馆出现,加速了当地的文明进程,但也开始引发这样的担忧:游客的蜂拥而至会不会对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产品质量实验室主任骆少君在参加小组讨论时建议,由于生态脆弱,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的一些自然保护区绝不可对外开放。
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白玛赤林表示,西藏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会特别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守护好雪域高原的一方净土。
新疆:林果之乡期待跨越式发展
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注意把改善生活条件和优化生产发展环境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林果、养殖等特色产业,高效节水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真正实现安居富民”。
数据显示,去年新疆林果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林果业已经发展成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了多个高效林果基地,在一些发展较早的地(州)、市(县),林果业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
但新疆仍需重视和内地发展的差距。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在记者会上表示,新疆坚持惠民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各项工作首位。
新疆将2012年继续作为民生建设年,自治区确定25大类90项重点工程以改善民生,其中直接涉农的有12项之多。新疆籍的代表、委员也通过两会,积极为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出谋划策。
全国政协委员法蒂玛·马合木提建议,国家应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林果业。她说,要提高林果业发展和果农的抗风险能力及灾后自救能力,确保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地力毛拉提·依布拉音提出,新疆的生态十分脆弱,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
广西:林下经济成为增收新热点
3月6日是广西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向中外媒体记者介绍了广西林下经济的发展情况。
据陈秋华介绍,广西在去年创造了230亿元的林下经济产值,450多万林农通过林下经济人均增收1000元,林下经济成为广西林农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65%的土地是山区,65%的人口生活在林区,区情决定了广西希望在山、潜力在林。去年广西启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这些地区,自治区计划全年投资51亿元专门用于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仅此一项,就占到总投资金额的3%。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表示,广西要实现富民强桂、赶超跨越,又要保持和发展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核心品牌,传统粗放型老路显然已经行不通,必须用环境倒逼机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科学发展。
目前,一些制约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新的一年,广西希望国家将其列为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区,并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安排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时,对林下经济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投入。
内蒙古:人进沙退成果还需巩固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同时拥有森林和荒漠这生态的“两极”。近年来,虽然内蒙古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已呈现出“双减”的趋势,但荒漠化和沙化仍是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最大威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丰产增收。
3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内蒙古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草原是内蒙古的独特资源,自治区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注重草原生态的保护,要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力气消除草原农牧民贫困、改善民生。
多年来,内蒙古通过构建政府引导、产业拉动、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的体制机制,采取一系列防沙治沙措施,还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要生态建设工程,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优惠政策,阶段性对牧民给予补贴,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取得显著成效。
胡春华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内蒙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矿山开采、整合力度,而这些都要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进行。
宁夏:资源大省生态移民促发展
5个自治区中宁夏的面积最小,人口却相对较多,人地矛盾突出。目前,宁夏启动了三大移民工程,即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劳务移民。35万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工程,也是一项还一方水土以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
据介绍,移民迁出区的土地将全部用于恢复生态,以遏制水土流失,造就一片“绿洲”。
去年初,宁夏制定的这项生态移民战略,计划用5年时间,将极度贫困的这35万人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打工近、上学近、就医近、吃水近的地方,让农民靠特色种养、劳务输出、商贸经营、道路运输来脱贫致富。
为了实施好这项惠及最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宁夏还将利用地域优势,带动移民发展酿酒葡萄、设施园艺、劳务等产业,拓宽移民致富空间。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表示,宁夏还将采取“就地开发模式”,对留在中南部地区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困难群众开展就地扶贫,通过建设黄河善谷等措施,综合运用好产业扶贫手段,确保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