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3月13日消息:每年的春夏季节都是树木病虫害的高发季节,不少锡城的市民都有这样的记忆:为了杀死蛀虫,绿化养护工作人员往往会在树木上喷洒大量的农药,这些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散发出刺鼻难闻的农药味,挥之不去。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见效快,但是毒害大,同时会杀死有益的动物,并且对空气、水质、土壤产生危害。今后,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从2010年开始,绿化部门采用以虫治虫等生物方式防治病虫害,用害虫的天敌来对付害虫,不仅可以减少传统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且有利于自然界生态平衡系统的恢复,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记者近日从市绿化管理站了解到,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经过近两年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推广,去年我市市管绿地化学药物使用量同比下降了15.8%。通过以虫治虫,不少树木的虫口率明显下降,蛀干害虫达到基本平衡。随着“以菌治虫”、植物激素治虫等方式的不断推广使用,食叶害虫的危害也在不断减小。
“以虫治虫” 推广两年成效显著
所谓“以虫治虫”,通俗地讲,就是遵循自然界生物链的法则,用害虫的天敌来“对付”害虫,从而起到消灭害虫同时又不对自然环境产生危害的效果。从2010年7月底开始至今,市绿化管理站分批从省林业科学院购买了近160多万头虫卵,这些虫卵包括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蛀虫天牛的“天敌”。这些由恒温培养的虫卵被送到无锡后,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装在试管内的虫卵固定在树木的枝干上,以“方便”这些虫卵进入树干去“杀灭”天牛等害虫。
“可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市绿化管理站的办公室里,站长徐勤明指着办公桌上一份新近撰写的调查报告告诉记者,经过近两年的推广,目前市管绿地的树木中,“以虫治虫”的推广率已经达到了55%,推广面积为26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2011年全年我市市管绿地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15.8%。在梅树、海棠、樱树等寄居害虫较多的树木中,经观察发现害虫天牛排出的新鲜粪便明显减少,虫口数量也明显减少,这就意味着树干内寄居的天牛等蛀干类害虫数量已经明显下降。
真菌寄生后“吃”掉害虫
除了释放害虫的天敌来“剿灭”这些害虫外,通过生物活体(真菌,细菌等)或其代谢产物等寄生到害虫体内,快速有效地“吃”掉害虫,这样的方式简称为“以菌治虫”。
“这些生物活体简称为生物农药”,徐勤明告诉记者,这些生物农药最显著的好处,就是对付害虫针对性极强并且对环境没有害处。“目前我们主要用它们来对付食叶害虫”,徐勤明说,城市绿地中的三叶草以及法国梧桐等落叶树木上,经常寄生有夜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尤其在夏、秋两个季节,危害很大,而通过将生物农药喷洒在草坪以及落叶树树叶上,可以使它们寄居到害虫体内后“吞吃”害虫,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目前我市城市绿地中主要使用的生物农药包括阿维盐、阿维菌素、BT制剂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在全市30多条市管道路的草坪和落叶树中使用了这些生物农药,根据观察的情况来看,虫口数量明显减少。取于植物用于植物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目前使用的“生物农药”中,除了从生物中提炼的有益的真菌、细菌外,还有从植物体内提炼的植物激素,它可以用于消灭寄居在植物中的害虫。
“目前在草花种植和蔬菜种植中应用得比较广泛”,采访中徐勤明告诉记者,正如在烟叶中可以提炼烟碱,在植物中也可以提炼一些对付昆虫的物质,而目前由于成熟的植物激素产品还没有大量生产,因此植物激素主要在蔬菜种植和草花种植方面应用较广,“要在城市绿化中广泛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推荐阅读:
(来源:无锡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