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湿地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2012年02月09日 09:06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园林网2月9日消息: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30年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总净减少量为8152.47平方公里,包括湖南东洞庭湖在内的22个上榜保护区大多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中科院等机构日前在京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9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穴不包括港澳台?其中,只有19个保护成效优良,保护成效较差的达44个,成效较差的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9%。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郑姚闽博士等人对湿地评估得出结论:30年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总净减少量为8152.47平方公里。保护效果较差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三江源湿地区和西南诸河湿地区,包括湖南东洞庭湖在内的22个上榜保护区大多已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保护湿地将增强城市竞争力

历史上北京的湿地发育良好,河流众多,泉淀遍布。海淀区过去到处都是湿地,“海”、“淀”二字原本就是“海子”和“沼泽”。然而,近年来出现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过量用水,破坏了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在内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好性。

“湿地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解决淡水危机不可分割的部分,维持淡水湿地的健康意味着保护淡水供应,保护湿地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局长沙海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际社会对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思路是:设法让雨水留在城市中的池塘、湖泊、沟壑等河道中,让雨水进入地表以及地下水系。沙海江说:“推动北京历史河道与湖泊的恢复,确保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趋于健康,对于北京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近期探访了北京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翠湖湿地,园内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可随处看到,多数植物群落已向自然湿地演替,并处于种群上升期。移舟湖上,在芦苇丛中可寻觅到野鸭、黑水鸡、黑天鹅、翠鸟的穴洞。

从远处眺望翠湖湿地,各色湿地植被层层叠叠,陆地的、湖水中的、山坡上的,分布多样化;湖水翠波涟漪,水鸟、鱼类、底栖动物更是种类繁多。生态恢复后的翠湖湿地展现出湿地特有的活力,将为自然科学教育和湿地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做好绿心功能定位和规划

翠湖湿地坐落于景色如画的上庄地区,该湿地公园负责人李晓光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翠湖湿地完成一期湿地恢复建设面积5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30公顷,二期正在建设之中。公园总体建设规划面积约157.6公顷,水域面积将达到90公顷。”

记者在这里感觉空气十分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因为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焕良称,城市房间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是每立方厘米100个。据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标准,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不低于1000-1500个。翠湖湿地气象监测仪显示,空气指标最好的时候,负氧离子能够达到每立方厘米6000个。

为了科学管理维护好翠湖湿地,他们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涵盖湿地净化、水体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课题5项,编写并完善《翠湖湿地公园鸟类名录》、《翠湖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名录》和《翠湖湿地公园鱼类名录》。

“北部绿心是海淀核心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做好绿心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对海淀区乃至首都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沙海江对记者说,湿地是原生态的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应该维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实现对生态平衡的最小干预。同时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从整体上充分发挥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降解污染物、补给地下水、调节气候、蓄洪抗旱等综合生态功能,把绿心建设成北部现代科技新城的生态功能调节区。

推荐阅读:

纪念2012年世界湿地日 为湿地保护擎起一片蓝天

云南拟筹集18亿元用于全省湿地保护

济南湿地保护有望今年完成立法

中国湿地保护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