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翔:绿化植物是城市的生命线

2012年02月22日 09:43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2月22日消息:在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看来,绿地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强调,植物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载体。

当今中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环境越是恶化,人们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愈发迫切。他说,在诸多改善人居环境的途径中,植物在固碳释氧、改善环境及形成不同季相景观的生命材料中具有唯一性。植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植物的地带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的区域特点。因此,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中,必须对植物有应有的重视。

城市绿化植物应用问题多

对于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张教授一针见血,归纳为三个方面。

问题一:地带性植物种类缺乏,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

他指出,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上升的同时,存在非地带性植物引种数量过多、国外植物引种数量比例过大等问题。这不仅导致了管理成本提高,还使得城市之间的树种选择趋于雷同,阻碍了城市个性的塑造。

张教授举例说,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的数百个城市中,骨干树种只由三四个乔木树种构成,很难形成城市自己的植物景观特色。数据显示,在我国120余种常用的花境材料中,9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5种常用种类占我国一二年生草花用量的近25%。

问题二:缺乏标准化工程苗木生产技术,高质量大苗严重不足。

他认为,我国的园林植物繁殖栽培技术落后,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容器大苗生产技术体系。这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同时还造成了野生大规格树木、甚至古树名木的盲目采伐,濒危植物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已经实现了园林绿化工程用容器大苗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四季营造。

问题三:园林植物研究重视不够,新花卉贮备严重不足,适于人居环境建设的植物新品种匮乏。

他指出,在国家三大科技计划(973、863和科技支撑计划)中,很少能看到与园林植物相关的科研项目。过去20年中,我国培育的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仅为172个,在《园艺学报》上发表的花卉新品种105个,在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国家林业局审定、各省市审定或鉴定的花卉新品种也仅有400余个。新花卉作物研究开发的周期长,导致人居环境建设中鲜见观赏乔木、花灌木、多年生花卉等新品种。

应重视乡土植物资源

张教授说,乡土植物是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园林城市景观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乡土植物在形成地区特色景观上的作用,才能构建出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稳定植物群落,降低城市绿地养护成本,提高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的综合功能。

据介绍,中国被子植物总数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植物。中国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个特有种(截止2005年),原产于中国的观赏植物有7930多种,是很多观赏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啊!”张教授说,“要充分利用中国的植物资源,努力建设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他说,我们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提高人居环境建设中的植物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安全性,保证植物种质资源的永续利用,不断地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新材料。

积极研发花卉新品种

张教授认为,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中,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开展区域(地带)性植物物种规划,从本区域自然分布的野生观赏植物中筛选优良绿化植物,构建本区域独特的园林植物景观。目前,有两项工作亟待加强。

一是要加强园林植物繁殖、工程绿化苗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重视管理养护研究,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优质材料。

张教授说,我国目前高品质的花卉和园林绿化苗木供不应求,大规格的标准化苗木供不应求,而低质量的花卉和苗木过剩。在我国苗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标准化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保证批量生产一致规格的绿化苗木。

二是要加强研发新花卉和研究园林植物新品种,建立长期研究基地。

在利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同时,要同步开展新花卉研发工作,加强花卉育种工作。努力做到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并举,突出中国特色花卉的育种研究及我国重要生态景观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他提出的研发重点有几个方面:高质量大规格标准化的观赏树木栽培技术,适宜城市栽培的观赏针叶树的筛选及栽培技术,耐旱宿根花卉的筛选与应用,观花地被的筛选与应用,耐阴天花卉的筛选与应用,香花花卉的筛选与应用,功能性花卉的筛选与应用,高效花卉制种技术,新型无污染农药、化肥、栽培基质、盆器等的研发等。

推荐阅读:

内蒙古:今年计划实施23万平方米的绿化新建和改造工程

重庆市:涪陵区将造林10万亩绿化长江

北京市今年屋顶绿化将完成10万平方米

北京编制出台“屋顶绿化养护指导” 顶绿已超150万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