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日消息: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数千年来,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也付出了生态恶化、资源紧缺的沉重代价。
在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走过的30年,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快速高效的行动证明,当绿化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时,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更开阔。
生态要从娃娃抓起
“爸爸说要栽树,我就跟着他来了。我也要学会栽树,把这座山栽满了。”2010年5月2日,北岳恒山脚下的义务植树现场,小学二年级学生吴琪月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小汗珠说,“回去后,我还要写一篇日记呢。”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意识外显于行,内化于心,必须经过长期培养,使之日渐积累,成为习惯,成为规范。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家人的陪同下参加义务植树时说:“我这个小孙女和我一起种了6年树,要让娃娃们养成种树、爱树的好习惯。”
1991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谈及义务植树时说:“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育林先育人的思想,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智力投资,办好林业教育,增强少年儿童爱护树木、热爱森林的意识。”
将育人和育树进行结合,积极培养孩子的生态意识,是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一贯倡导的理念,更是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2009年3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开展了“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美化,组织学生参加植绿养护、绿化宣传及主题实践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组织实施了“老少同植希望林工程”。北京市以奥运为契机,大力弘扬绿色奥运精神,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创建绿色校园”活动。重庆市提出,提升绿化层次,打造绿色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重庆著名的绿色校园、绿色公园、绿色明珠……
广大青少年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态行为的表现,影响了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义务植树、低碳生活的行列。温州大学建工学院教授刘谨经过实践调查得出,凡是捐资营造碳汇林的小朋友的家庭,均签订了自愿减排协议。
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不可无郁郁之森林;国家要繁荣昌盛,不可无济济之人才。实践证明,要使森林在人类发展中真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人们以生态道德意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念,必须让这种观念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深入普通民众之心,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绿化,并真正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生态要从身边做起
“希望全社会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要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使祖国大地变得更加秀美。”2009年4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时说。
这种“文明新风”需要我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将善待自然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一种道德自觉。
进入新世纪,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快,各地各部门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各级教育部门把校园绿化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制定校园绿化规划,并把校园绿化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义务植树的各个阶段,根据省情就消灭宜林荒山、建设绿色湖南等重大生态建设问题作出决策。到目前,省委书记、省长于植树节当日在《湖南日报》联名发表文章,已坚持15年;每年植树节期间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辟的义务植树宣传专栏达40 个以上。
北京市“绿色奥运 绿色北京”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对于市民来说,义务植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像是一份事业,在义务植树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绿化事业的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有效提高了首都市民的绿化意识,推动了社会文明新风的兴起。
特别是近年来,“生态立省”、“生态立市”、“生态立县”等目标的确立,以及绿化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创建,为广大群众树立起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理念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为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增长指明了方向。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将道理延伸至生态建设,同样适用。我们应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使“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生态文明,就要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