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宏观“赏”绿化 细致“阅”园林

2012年12月28日 08:51大连天健网韩晓菲

市城建局副局长姜斌

市城建局副局长姜斌

市规划局副局长唐东宁

市规划局副局长唐东宁

中国园林网12月28日消息:“在大连,不大一块地方就可以看到广场,”这是发往大连的列车的介绍语。没错,大连不仅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更是一个“花园城市”。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市共实施园林绿化项目38项,全市新增绿地面积58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01万平方米。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化覆盖率45.5%、城市绿地率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目标,正按计划稳步完成。

干净、整洁、绿色的生态宜居城,大连市城建局副局长姜斌向我们呈交描绘了这样的一幅大连绿色山水画。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引领下,我市按照体量厚重、层次分明、造型美观的绿化建设要求,先后对东快路、八一路、解放路等30条道路沿线绿地进行了新建和升级改造。建设过程中,既注重了苗木规格,又丰富了苗木品种,累计栽植大树185万株、栽植各种彩叶树6万余株,重点迎宾线路两侧,大型广场及周边的绿化水平显著提升。

按照加快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缩小公园服务半径,满足市民百姓需要目标, 5年来,共新建和改建公园38个。其中,新建了七里森林公园、怡和近邻公园、求智公园二期、大连湾森林公园、英歌石植物园、明珠公园等公园,给市民百姓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和空间;对劳动公园、植物园、傅家庄公园、海之韵公园海底大峡谷、森林动物园的白云雁水和西山揽胜景区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视觉通透、人景相亲、和谐雅致的景观效果,让市民享受到城市公园绿地所带来的愉悦;完成了星海湾至东海公园全长20.99公里的木栈道建设工程,揽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为滨海路增添了靓丽一景;在建的滨海路14处景观小品,将进一步提升滨海路的品质,建设完成后,滨海路将成为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氛围的临海大花园。虎滩湾环境改造工程已完成市民广场建设任务,其他子项目正全力推进。

“我家楼下的公园就要建成了!”这是很多大连市民的感叹。的确,利用遍布城区的自然山体,在不破坏原有地貌的前提下围绕市民需求,我市大力开展山体公园和健身路径建设。200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石门山公园、锦云青年公园、炮台山公园、北甸教育公园和椒金山公园等15处近邻公园,新建了集森林防火通道、市民登山路径和山上看大连为一体的健身路径25处、3万多米,为市民百姓提供了优质的健身休闲场所。

提到生态建设,就不得不提植树造林。去年我市启动了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在城乡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对于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滨海城市,既要体现大连实际地形地貌特征,又要考虑作为滨海旅游城市的特色,市规划局副局长唐东宁告诉我们,这就要从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学科原理为指导,分区域选择进行植树造林——

在英那河水库、碧流河水库、松木水库等全市24处水源地周边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城市组团之间隔离区域,在全域城市化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沿海和河流两侧,筑起大连的生态河流绿网;沿交通主干线两侧,建设大连森林城市的绿色骨架;建设绿色城市组团,在城市组团内部建设多个园林型公园,达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完美融合……

通过地区林地建设,大连将形成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大连北部低山生态屏障区和中南部低山丘陵防控区的“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推荐阅读:

沈阳: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打造优美靓丽宜居城市

河北:冀州市打造生态宜居北方湖城

内蒙古:东河区多元文化建生态宜居城

广东:清溪镇魅力绽放 打造最美生态宜居小镇[分页]

 市经信委副主任唐忠德

市经信委副主任唐忠德

市建委副主任李海滨

市建委副主任李海滨

大连:交通“畅”起来 道路亮起来

根据大连市特有的带状城市形态和交通特点,我市规划了以“七纵七横”为骨架和网络的快速交通系统。目前已完成了路网框架内的东联路建设工程、联合路拓宽改造工程、香炉礁立交桥拓宽改造工程、东北路南段立交桥拓宽改造工程、东快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迎客广场立交桥工程、西南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胜利路西段拓宽改造工程、胜利路东端桥隧建设工程;光明路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建设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这就是大连的“七纵七横”快速交通路网图。

连接核心区新组团的交通走廊建设

配合东港商务区、生态科技城、体育新城、梭鱼湾新区等核心区新组团的建设与发展,自2008年以来,已完成西部通道南北段立交桥建设工程、明珠路立交桥建设工程、东快路连接大连北站立交桥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中华路跨华北路朱棋路立交桥建设工程、中华路拓宽改造工程。

城市交通微循环优化畅通工程

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我市道路交通用地在中心城区建设总用地中的比例偏小,因此,只有加快次干路和支路网的建设与改造,增加断头路的打通,增设人行过街通道或天桥,增加港湾停车站建设,通过提升道路路网通行能力,才能有效分担主干路的交通压力。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解放路南段、长春路北段、太原街、东纬路、凌水路、泉水公租房道路、川岭路、姚家路等20余条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完成了港院街、星辰街等多条断头路的打通;完成了五惠路地下通道、绿波人行天桥、五一路人行天桥和华东路人行天桥建设任务;完成了25处道路拥堵点和65处港湾停车站的建设工程。

春华秋实,五年来我市道桥照明项目硕果累累,共实施城市道桥和照明项目85项,截至2012年底,共有道路1992条、桥梁108座、隧道10座、地下通道13座、人行天桥23座、路网长度921.01公里(快速路6.1公里)、面积1675万平方米。改造无灯路116条、更换节能灯具6000套。

大连率先全面实施环卫体制改革

去年,大连实施了全面的环卫改革,仅2012一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机扫率由40%到60%以上,道路洗扫率由原来的“0”达到50%,这在东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

实施的立体环卫作业,扩大了环卫作业范围。从单一的扫地到现在的灯杆、栏杆,高速路两侧的护栏,隔音板,全在环卫作业的范围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可以发现栏杆没有脏的,路上没有纸片垃圾,这都是通过环卫体制改革带来市容市貌的变化。

从2008年的10月份开始,新型垃圾处理体系开始构建,随着今年7月9日焚烧发电厂的正式投产运行,新型垃圾处理体系宣告正式建成。同时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生活垃圾运转站,国内垃圾处理规模最大的拉树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市城建局副局长姜斌算了一笔账,有了这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垃圾处理量能达到1800吨,如果不减量的话,把这些垃圾去填埋,按照填埋高度15米计算,一年需要占地80亩。因为环境保护,用海水冷却怕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用淡水,采用的是风冷技术,每年节约130万吨水。这个厂也相当于建一个发电厂,发电1.65亿度,相当于节省了7.7万吨标准煤,发的电可以够5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同时这个项目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1096吨,粉尘11500吨,效益非常明显。

排水是环境舞台的“重头戏”。其污水处理率事关民生大计。目前,大连全市正式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28座,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26.2万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中水回笼率42%。回笼的中水没有扔掉,而是经过了多条渠道的循环再利用。

星海湾的草地,基本上全部都是用中水喷灌;市政用水,如环卫作业的洗扫;居民的冲厕用水,如大有恬园;河道景观水,考虑到安全放到河道的补给水不与人体接触。小平岛地区,150万平米的建筑正在准备建设水源热泵等等,这些都是中水的拓宽利用。

大连:“高速”赛车“环保型”

如果把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比作疾驰前进的赛车,那么如何在行进过程中节省油耗,最终安全的抵达终点,是整个比赛环节的重中之重。同样,对于大连这座海滨城市,不仅要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更要做到节能降耗、环境友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新的一轮城市竞争中,异军突起——

拿矿产资源开发来说,其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粉尘污染严重,极大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群众反响很大。”市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赵永勃如是说。

为解决这一困难,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把矿山矿坑生态治理工程作为青山生态系统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仅去年,市政府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和废弃矿区整治资金1.38亿元。今年市政府又安排1.2亿元资金,启动15个矿山的生态治理,治理总面积约126.4公顷,绿化矿区98公顷。明年市政府还将安排1.2亿元资金,用于废弃矿山治理和生态恢复项目。

五年来,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18个闭坑矿山(排土场)已经进行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累计恢复治理面积达205公顷。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我市地方性政策的出台,资源再生类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显,长兴岛临港工业园区等新的一批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园区已经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上已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10年底,全市万元GDP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9.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给我市“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17.7%的目标任务。2011年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3.81%,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节能工作开门红。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近五年,市经信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增强了社会公众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以此为契机,市经信委副主任唐忠德说,我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含苞待放”走进加速发展时期。

一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金州新区,于2011年底正式投产,累计生产混合动力客车272辆、纯电动客车30辆,大连鹏迪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目前累计生产纯电动服务车76辆;奇瑞汽车大连分公司于2012年7月正式投产,规划产能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轿车;大连曙光汽车整车项目顺利投产,10月26日首台车下线,2012年6月东风日产大连工厂奠基,规划产能包括启辰纯电动车24万辆……

截至目前,我市共投放1306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其中混合动力客车282辆,纯电动客车81辆,混合动力出租车850辆,混合动力公务车57辆,还有5辆纯电动电力工程车和31辆纯电动服务车。

建筑节能日趋丰富完善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大连市建筑节能进展如何,市建委副主任李海滨给了我们答案。

目前,全市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自2008年后,又开展了对2009、2010年度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工作。完成86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对其中 20栋进行了能耗审计。已经建成大连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正在以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为试点建筑进行能耗监测试运行;目前已基本完成7家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的表具安装,保证项目能耗数据实现在线监测。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7800万㎡,其中居住节能建筑5800万㎡,新型墙材利用率为100%,粉煤灰年综合利用率为87%,水泥散装率68%.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大连市建筑节能工作将立足于城市,拓展到村镇,努力开创大连市建筑节能的新局面。2015年实现建筑节能总目标累计节约550万吨标煤。

结束语:大连,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热爱家乡的勤劳人民,经过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委办局的协力配合,“全域城市化”的脚步必将在碧海蓝天下迈得更远,“北方香港”这颗明珠必将更加闪耀!

推荐阅读:

沈阳: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打造优美靓丽宜居城市

河北:冀州市打造生态宜居北方湖城

内蒙古:东河区多元文化建生态宜居城

广东:清溪镇魅力绽放 打造最美生态宜居小镇

(来源:大连天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