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新津县建造“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

2012年12月19日 08:55四川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12月19日消息: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地位。新津,一座位于长江上游的山水之城,烟岚出岫,杉柳伴江。唐朝杜甫有诗云:“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李白也诗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新津的江、河在古诗中画卷般呈现。

跨入“十二五”,在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夯实千亿产业基础的同时,新津人在思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哪里,城乡社会发展繁荣和谐的命题将如何书写,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如何建设好新津的生态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新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明确了用生态文明领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座城乡融合、山水相依的生态之城的目标。实施“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建设,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具体体现,也是用绿色的力量推动生态之城“幸福新津”建设的有效举措。

城景相融 景观绿廊串起“五河一江”

一座生态之城是什么样的?新津用“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12个字勾勒出了它优美的轮廓。新津河流纵横,南河、西河、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在县城东南汇入岷江,县境内总长约74公里,形成了“五河一江”水系格局。陆游诗云:“登临忽据三江会,飞动从来万里心”,对新津水系给予了高度赞美。

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 “五大兴市战略”和新津水系特点,新津将“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建设列入了2012年优城项目,以此展现“节点做亮、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

按照建设实施方案,新津在 “五河一江”两岸纵深15—30米、成新蒲快速通道桥头沿岸节点、饮用水源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两侧纵深30米,建设景观防护林共2000余亩;在新南桥桥头两侧节点,建设生态景观休闲带200余亩。涉及五津、花源、花桥、金华、普兴、永商、邓双、兴义、新平等9个镇乡。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整个项目计划分3年完成。2012年完成1000余亩,2013年实施600余亩,2014年实施700余亩,总投资2000余万元。

根据河流流域的自身特点,新津县采取“线”性布局,选择香樟、银杏、桢楠等珍贵树木,在城市周围主要建设具有园林景观效果的景观防护林;在城郊主要建设以生态防护为目的的生态防护林,并与城市周围景区、旅游绿地、果园、农田和生态环境相融合,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防护林体系,充分展现水城山含翠,五津景藏幽的和谐自然之美。

以人为本 生态建设惠及民生

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建设成果,成为新津生态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建设确立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科学管理、持续利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为拓宽“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建设参与面,新津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业主参与的模式,鼓励造林业主或农户在项目规划区域内实施成片造林。目前,生态景观绿廊建设已经吸引了多家业主以及200余户农户的参与。

由于绿廊栽植的树种大多数是珍稀树种,给造林农户带来了一片创富空间。待树木成林后,农户可以出售花卉苗木以及用材,据估算,每亩地将增收5000元左右。此外,依托绿廊的森林资源,在保障林木正常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农户还可采取林间套作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业,发展花期经济,增加林农收入。

山青水秀、岸绿景美,田园形胜,诗画风光。明年春天,新栽植在新津“五河一江”两岸的绿树就将萌出新芽,随着“五河一江”生态景观绿廊建设的完成,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将呈现在眼前,不断为“幸福新津”建设筑牢生态本底。

推荐阅读:

山东东营环翠湖景观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辽宁:抚顺景观工程打造山水园林城市

山东:高密复建红高粱景观获莫言认可 仍需专家论证

上海:中山公园“十二景观”将重新露面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