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9日消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多种产品的复合产业群体。尤其是第一产业,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蓬勃开展。截至2011年,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国昌先生说,“我国森林资源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但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而且,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林业发展表现更加不凡:一是发展迅猛,势头强劲。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36%,森林面积1.95亿h㎡,同时森林面积还在逐年增加,每年大约以200万h㎡的速度递增。二是新兴林业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林业发展的亮点,通过围绕林业的一种资源进行产品开发,然后发展成大产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林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农民的就业增收,充分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发展之中也忧虑。李国昌先生说,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林业产业大国,但我国还不是一个林业产业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林业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林业总产值中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过低;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活立木蓄积量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72立方米的1/8;森林质量低,全国林分平均蓄积为每公顷78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如何从林业产业大国迈向林业产业强国,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我国林业产业由大变强的过程,必将呈现以下三大变化:林区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基于上述认识,中国森林控股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发展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前提下,以建设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增加林农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精深加工发展。换言之,中国森林控股将本着“有限资源无限利用”的发展理念,在中国收储、培育优质森林资源,以“公司+农户+基地+木产品精深加工/森林资产评估+林权交易/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珍稀树种保护与开发+原生态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发展模式,与和谐、创新、环保、高效的管理手段,打造一流的现代林业企业,为当地经济社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为股东和投资者提供丰厚回报,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一流服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平台,并以此作为中国森林控股在未来10—20年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行动指南。
对此,李国昌先生进一步解释说,在“公司+农户+基地+木产品精深加工”范畴,中国森林控股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与农户之林地、林木、劳力、管护优势相结合,通过股份制经营,收储、培育各林龄优质森林资源,以县为单位创建一定规模的深度木产品料源基地和木产品精深加工厂;在“森林资产评估+林权交易”范畴,由于以前缺乏专业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和区域性交易平台,导致林地林木流转缺乏市场参照依据和市场监督,价格估算的随意性太大,为林权流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如果创建权威的融森林资产评估和林权交易为一体的中介服务平台,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并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珍稀树种(含古树)保护与开发+原生态村落保护与开发”范畴,以“森林部落”为载体,通过积极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积极的珍稀树种(含古树)保护与开发,积极的原生态村落保护与开发,打造中国新型原生态森林旅游和产业扶贫样本,为中国现代林业产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在比较层面,李国昌先生认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林权能够流转。林权流转是实现林地规模化经营,提高林地经营效率的重要前提。从物权角度看,林权几乎包括了物权中的主要权利种类,涵盖了物权中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由于各地林权市场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国内集体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让承包、租赁、联合经营(入股)、抵押、竞标拍卖、互换、转制等,其中承包、租赁、抵押、联合经营为四种比较常见的形式。而当前影响林权流转的因素包括:一是林地制度安排与林地规模化经营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林权流转的难度;二是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林农愿意流转的林地多数是那些管理成本高于其收益的零星地块,且比例相当小;三是不同形式的流转,其收益分配形式也存在诸多问题;四是在林业比较效益低下的现实情况下,非林产业发展进一步削弱了林业获得投资发展的能力;五是在全面考察林权流转的本质和动力机制,以及区域特征、注重从全局的高度设计相关的集体林权流转的激励政策还远没有形成之际,简单的林权流转是企业发展的桎梏。
基于上述分析,李国昌先生提出,“希望依靠林权流转做大做强的企业需要取得以下突破:一是要摒弃简单的购买流转行为,要使用资金、管理、技术、市场与农民的林地、林木、劳力、管护实现股份制经营,架构“公司+农户+基地+木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整合林业要素市场,积极构建融森林资产评估、林权交易为一体的中介服务平台;三是要围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珍稀树种保护与开发(含古树)、原生态村落保护与开发,构建“森林部落”发展森林原生态旅游,以提升、架构林业高附加值。实践证明,有且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成国家林业局有关“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木材培育加工业、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业”的战略预期。而这也正是中国森林控股着意向社会奉献“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由来。”
有专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大使命;进入21世纪,人类正在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林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这其中,离不开中国森林控股等现代林业企业的努力与作为。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