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1月17日消息:1月14日,站在海盐县百步镇潜龙堰旁,看到新修建的砌块护岸,长出了郁郁葱葱的植物,像杨柳一样,一条条的倒挂在水面上。省农综办设计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许锡田赞叹不已:“这种砌块,不但可以保持水土,还能让青蛙在水下串门,让植物有地方扎根。”
这条长5003020厘米的砌块组成。它是由嘉兴五丰水泥制品制造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制出来的。
目前,该产品已在衢州市龙游县和衢江区以及海盐县进行山区、农村中小流域治理试点,前期通过了省水利厅验收通过,1月14日,又通过了省科技厅的省级新产品验收。
验收组专家成员许锡田介绍,砌块本身是用来挡土的,保持水土和河岸稳定。它还有个特别的功能,在结构设计中,带有一个“抽屉”模样的空腔,砌块之间的腔与腔相通,水下,动物可以在里面栖息,水上,可以装土种植物。“全省各种护岸生态结构有很多种,但到目前,这种砌块更符合生态概念。”许锡田说。
据了解,河岸整治是治水的一个环节。目前,还有很多河道是泥河岸。为了避免水土流失,很多地方在使用混凝土、预制块等修筑护岸,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许锡田说:“河岸生态退化了,两栖动物爬不上岸,植物扎不了根,昆虫没地方落脚……”为此,政府鼓励企业研发能够稳定水土和体现生态的砌块。
2008年,嘉兴五丰水泥制品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研发小组,对河道生态建设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经过无数次的摸索、试验,去年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并投入了试用。
除了结构设计里留的空腔具有生态功能之外,砌块材料本身还使用了转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嘉兴五丰水泥制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菊明介绍,每一块砌块用了7.5公斤的转炉渣和3公斤的粉煤灰,以海盐500米的试点护岸来算,就消耗了80多吨转炉渣。经过专业机构测试,满足环保要求。
“产品在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区域的水利、交通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生态砌块的优良性能得到了体现,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上一致给予了推荐。
推荐阅读:
(来源:海盐新闻网)